星期五,跟同事到修車廠欲取回維修好的公務車,試車時發現倒車雷達沒有警示音,馬上跟老闆反應。
「老闆!我們的倒車雷達不會響」我同事喊道。
老闆蹲在一台卸下車輪的待修汽車旁,聚精會神的盯著一旁的學徒在校正輪圈。他瞅了我們一眼,表情木然,一言不發,又轉頭回去繼續盯著學徒幹活。我同事再重複說了幾次,說了好一會,老闆才心不甘情不願般的慢慢站起,走向我們。在一旁的我,對於老闆的冷漠與臭臉,心中不禁燃起了一把怒火,我想:雖然天氣酷熱難耐,忙碌了一天或許也累了,但面對我們這樣的老顧客展現這種態度,實在不敢恭維。如果我脾氣不好,不善控制,或許當場就罵了過去:「老闆!你這什麼態度!」可預見的是,老闆也會怒氣沖沖的回罵:「你又是怎樣!不爽是不是!」若情況再極端一些,或許就打起來了。不過這當然都只是心中幻想,我沒有衝動的行為,老闆也沒有激烈的反應。
他嚴肅著臉上了車,踩住煞車,將車排到倒車檔,又叫同事站在車後,叫我在副座好好聽聽,有一陣輕輕的嗶嗶聲傳了出來。他告訴我倒車警示音不是沒有,只是比較小聲,或許是當地環境較吵雜,又開著窗,因此我們才沒聽清楚。原因解釋清楚,老闆依舊酷著臉,準備離開,我同事迎了過去,隨口問候了一聲:「老闆,你是不是心情不好?」剎時只見老闆面無表情的臉上,現出了一抹無奈的笑容,就這樣一個笑容,我心中原來的不滿和抱怨,瞬間一掃而空。
我突然想到,人和人之間的衝突,可以說幾乎都是「互相」造成的,沒有某個「因」,也不會有那個「果」,無緣無故找人麻煩,畢竟是極其少數。就拿最近的台東知本溫泉區的女陸客遭遊覽車司機毆打案,雖然女陸客是被害者,施暴司機的理由也極其荒唐,只是因為「她不在行程安排的商店購物,害我們拿不到回扣」,但事件會衍伸至「動手動腳」的程度,相信過程絕對沒有那麼單純。或許女陸客在行程中已經先因為某些原因與司機產生過衝突,或溝通過程中女陸客亦有激烈的言語刺激和反應,才會衍生出毆人事件。打人就是不對,這無可卸責,但如果這位女士選擇的做法是面對衝突時態度始終保持謙讓溫和,甚至還好言關心司機的收入困境,結局一定會不同。
再想到前幾天,天色微曦,我的意識還在與睡夢對抗,家裡外邊就傳來一陣敲敲打打的聲音。睜開眼睛,打開手機一看,時鐘顯示才早晨六點鐘。
「有什麼工程不能等到人上班出門了再進行?非要在人還在夢鄉的時候將人吵醒,真是太沒有公德心了!」我心中不禁怨著。
由於敲敲打打的聲音實在太大,睡也睡不下去,只好提早起床,那個早晨,床起得特別不開心。等到要出門時,才看到鄰居一個六、七十歲老伯伯,正顫巍巍的,一手扶著樓梯,一手提著個水泥桶,艱辛的爬著樓梯,要攀到屋頂上。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這樣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如果不趁天剛亮氣溫還沒升起時工作,就得頂著三、四十度的酷熱豔陽下做苦工,哪受得了!一當我體悟到了對方的立場,我沒有謾罵批評,取而代之的是立即衝上前,幫他提著水泥桶,扶著樓梯,協助他爬上屋頂,換來了一個感激的笑容。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當時我只站在自己角度考慮,一時意氣用事,向對方怒罵,結果就是樹立了一個鄰居敵人,從此雙方互相怨恨,日子過得更不開心。但我選擇去理解對方、包容對方,犧牲了一點點的睡眠時間,換來的卻是鄰居對你的善意與好感,而將來自己家裡需要幫忙時,或許對方也會伸出援手,何樂而不為?
爭一時,吵一世。
很多時候我們逞一時之氣,只是滿足了自己,可是現實是,除了樹立敵人外,不會帶來任何好處。面對惡意的欺凌我們當然可以奮力抵抗,但如果只是一點立場不同,或小小的自私自利,其實應該用包容的心去面對,維護和諧之氣,甚至敵人還會變成朋友。
回到修車廠事件,老闆臉色態度不佳,一定有他的原因和苦衷,即使做生意顧客至上,但人畢竟都是肉做的,都有七情六慾,我們自己也都不能時時控制自己情緒,為何就不能接受別人也有顯擺心情的時候。如果當時我只考慮自己心情,對那個修車老闆口出惡言,換來的一定是爭吵與不愉快。他不會因為你的怒罵而誠心道歉或心情變好,攪壞的只是彼此的心情和長期以來培養起的顧客情誼。而一句小小的關心和體貼,卻可換來老闆心中安慰和感激,這些善意將會結成善果,未來有一天會產生回報。
「退一步海闊天空」,或許是老調重彈。但是即使不以善心的角度去談,完全以利益的角度去評估,包容也絕對比批評謾罵能得到更好的結果。麻煩,大多是「自找」的,爭一口氣,往往失去的是一片天。
http://ichie0718.pixnet.net/blog/post/166772625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