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二戰想成“在地球這個班級裡的同學們在打架”的話,
應該會比較容易了解中國所扮演的腳色地位。
以這種模式來思考,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就會變成這樣:
中國同學,是個發育遲緩又體弱多病,家裡卻很有錢(資源豐富)的傢伙,旁邊的日本同學(身強體壯,外表光鮮,但家境不好)想A他錢已經想很久了,但是旁邊還有一個可能會礙事的美國同學所以行事有所顧忌。
當日本同學開始每天照三餐"修理"中國同學,並連四周圍的其他同學也一併修理的時候,美國同學有些看不下去,警告他不要太過分。而日本同學想,與其讓美國作為芒刺在背,不如先把他處裡好,所以趁著美國同學不注意,把他的腳踏車輪胎戳破了(珍珠港事件),意思就是:沒你的事,少管...
接下來的事大家就知道了,美國參戰
而美國在二戰中的腳色很像是:躲在朋友後面丟"土豆"(就是子彈啦)
我們都知道美國後來給了日本兩顆大土豆(原子彈),日本才正式投降,那麼中國到底做了什麼咧?其實日本同學和美國同學的坐位很近,而日本同學其實已經拿起美工刀要戳美國同學了,但這時中國同學卻死抱著日本同學的手不放,怎麼甩都甩不掉,所以日本同學戳不到美國同學,更沒辦法去幫德國同學和義大利同學了...
其實中國同學在這場群架中是形同廢物的,但他發揮了廢物的特質:累贅,把日本給拖住了。中國實際上並沒有打敗日本,但是中國的累贅特性卻害日本被打敗了,所以如果要說中國打敗了日本,其實也是可以啦...但如果是說日本被中國拖累因而戰敗,那會更適合。
這比喻頗爛的,但是應該還看的懂吧...
以REAL GDP來講日本是4兆美金左右, 中國1兆,
以PPP GDP來講, 中國是7.6兆美金, 日本是3.6兆!
真正的國力應在REAL GDP 到 PPP GDP之間, 所以兩國目前是旗鼓相當.....
日本的一般技術似乎較強大, 但是在真正高階技術方面中國不見得落後, 如在航空與導彈與核武中國應是占上風(別不相信, 中國火箭成功率與載重力都遠勝日本, 太空人也有), 但在一般的傳統武力日本可能會贏, 如坦克車, 神盾, 軀逐艦等!
不過有一點是命中注定很難變的, 是日本沒有縱深, 中國有, 在勢均力敵狀況下, 可能不耐打!
還有中國目前每年GDP成長10%, 日本是不到3%(3%算很好), 這個均勢恐怕維持不到十到二十年了!
要成就一件事'
機會和天分只是一個開始'
而努力和毅力才是完成的力量'' http://neovision.jp
當時失去江山的國民黨到台灣來,勵精圖治,記取了當年大陸失敗的教訓,至少在經濟、財政、教育等方面,廣泛提升了台灣居民的生活水準,否則何來「台灣錢淹腳目」?
我們在民國八十年代初,國民所得就突破一萬美元,將韓國等遠遠拋在後面,那時大陸甫擺脫文革黑暗,正傾全力發展經濟,台灣若持續向上提升,必定引領大陸人民期望,彼時若談判,籌碼儘可囊括於掌中,甚至影響大陸加速邁向民主,但在政治人物私心自用,不斷內耗,以民粹鞏固政權,我們反而向下沉淪,現在韓國經濟成就已超過台灣,大陸貨充斥全世界,我們還在愛不愛台灣?五十年後歷史將會怎麼寫呢?
要成就一件事'
機會和天分只是一個開始'
而努力和毅力才是完成的力量'' http://neovision.jp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