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一、二、三集我都看過,這是被喻為男人一生中很值得看的電影,
第一代教父維克多·柯里昂為了逃避父親仇家的追殺移民到美國紐約,
維克多年輕的時候家境很清苦,可是他很講義氣,很照顧朋友,不會欺負弱小,
我印象很深刻的場景就是一位寡婦來向他訴苦,她的房東想提高租金租給別人,
所以逼著她搬家,可是寡婦不願意離開這個熟悉的環境,但又付不起漲價後的房租,
於是維克多私下找這位房東商量,請他不要逼寡婦搬家,並且替寡婦預付了六個月的漲價房租價差,
並叫房東六個月後再來找他領錢,,後來房東聽說維克多的事蹟之後嚇的過來道歉,
並退回教父給他的錢,並且主動降低寡婦的租金,歡迎她繼續住在那裏。
更早之前維克多碰上一位魚肉鄉民的惡霸,喜歡對店家強索保護費,那一帶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還造成維克多失業,後來惡霸將黑手伸向維克多,維克多決定不再容忍,
找一個機會將惡霸幹掉,大家都心知肚明兇手是誰,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覺得這是位民除害,
大家高興都來不及了哪有人會去追究,這位房東也算他識相。
教父什麼生意都做,大部分都是在法律邊緣,唯獨不碰毒品,有某大家族找他合作販毒,
教父不願做這種傷害國本的事,於是遭到槍擊暗殺而傷重住院,
在住院期間很多過去受過他幫助的人都來看他,教父後來康復之後並沒有尋求報復,
而是放下此事希望大家以和為貴,而第二代教父麥克柯里昂作法就比較激進,
到最後眾叛親離落的孤苦伶仃的下場,成天活在恐懼與悔恨之中。
我一直在想,難道很會讀書的人就是好人嗎?原來那些國會議員比黑社會更壞,
利用職務之便大膽索賄,老百姓圖的不過就是一份溫飽而已,
教父能夠替這些底層的人著想,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人民當然會感恩戴德,
所以好人壞人該如何定義?有時候我也得不到答案。
PSIR wrote:
電影「教父」一、二、...(恕刪)
不會
年輕的時候走偏過 很清楚的知道
電影拍的在好
拍的在偉大
很現實的 他們的錢怎麼來?
以前有個大哥這樣跟我說
不要做哪種拿1千假鈔去騙柑仔店哪種眼睛都看不清楚的老阿婆
要就要幹大的
要騙 就要騙那種財團 銀行
所以那時候他頂了一間有信用卡刷卡的電器行
然後正常經營一陣子(其實都在裡面打牌 做賭場)
半年後 陸陸續續用偽卡刷了幾百萬
然後撐3個月
銀行頂多扣著3個月 就要把錢給他了
就這樣幹了幾票
然後幾個沒18歲的去頂一些小罪
他拿了幾百萬走
他說的 做的也很偉大阿
可是很現實的 錢怎麼來的?
或是夜市開個幾十攤盜版CD 光碟
然後找沒有18歲的小朋友遠遠的顧
被抓到也沒什麼罪 多個汙點而已
反正那些老大又不痛
再看看現在板橋
以前有賭場 有電動間 有酒店 有保護費
有油湯 有油水
也許兄弟都能混口飯吃
現在呢?
我知道的
現在能賺的只有幾個
1.最大宗就是毒 K跟E 混的大的就當源頭 混的小的就當小盤零售
2.色 騙女孩子 小女生 或是自願的 去賣 現在酒店沒落了 都直接騙去賣 有的才幾歲阿...價值觀一整個扭曲 還有的是用毒騙進去的 然後再用毒控制
像是有些酒店 不准小姐帶進去 但是小姐要 可以跟公司拿 然後薪水扣
可是公司就是賣特別貴 貴一倍以上的都有
所以有的小姐做一星期領不到1萬...
3.賭+暴力討債 不用說了 還有鴿子自己也在開的..
要做老大就是要有錢
有錢才有勢力 才能裝樣子 做面子
有錢才能做些電影中的行俠仗義
問題是要做多少虧心事才能做那一點好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