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業以來,聽到的理由越來越千奇百怪,
從早期的,現在沒工作,沒成就,沒臉參加,等有成就再參加,結果數十年過去....

到後來,女生都拿小孩來當擋箭牌,小孩小需要人照顧也是理所當然,
就在剛剛,一個同學的小孩都讀國中了,跟我說她小孩放學後要安排,所以沒辦法去。
台灣人很難誠實的說:"我不想參加同學會"嗎?
像我去參加同學會時,常遇到同學詢問近況,多半只是打哈哈帶過,
也不會特意打扮,就破舊的衣服穿了就去了,同學問起收入工作什麼的,也跟大家一樣裝窮就好。
不會像有的同學一定要主動提起剛在哪邊買了新房子值幾千萬。

吃飯就閒聊見見多年沒見的同學而已,哪會有什麼壓力?
有些同學給人的感覺就很怪了,除了我以外的同學,她都不想往來,
原來是因為她做會計,三不五時可以打電話來問問題。
這種同學,幾次之後,看到手機來電都不想接了。
唉,長大之後,單純的友情都變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