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大陸學生再談對臺灣的一些見解

這段話是我在文章寫完後補上的:

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想看看臺灣以及大陸民眾的想法,想交流交流,結果後面的評論就變成了爭吵。

交流的過程肯定是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甚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我看衰你臺灣經濟,你嘲笑我人民素質。這有什麽好吵的?拜託談談一些有關的話題好不好。

如果真的接受不了雙方的言論,可以索性不發表意見,吵架吵到最後面就面帶著仇恨,這最無聊了好不

好。還不如雙方拿刀去互砍,這還比較精彩有懸念。

--------------------------------------------------------------------------------------------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學生,抱著對臺灣極大的興趣,常年潛水於mobile01 以及臺灣其他BBS。

之前在01上寫了一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3778584&p=1

在回復中,有網友提到我這個大陸人只會空談,看人挑擔不吃力,也沒有什麼實際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法。
我後來還想了蠻多東西的,到最後越想思路有點混亂,扯到的東西也越多,手有點癢癢,就嘗試著把思路寫下來,但是到最後還是沒有想到一些方法。

我23歲學習的是機械類專業,沒有選修過經濟和政治。而且大陸人的思維臺灣人看起來肯定會有點奇怪。
我覺得從大陸的角度去看臺灣也是一個蠻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但我也沒有來到過臺灣,肯定對臺灣存在著誤解,那就請各位多多包涵下。

文章就按照我天馬行空的思路寫了

關於市場方向

我沒有經濟學基礎,講講我自己的理解。

臺灣是一個島嶼,島嶼的話一般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吧。臺灣的能源應該也不算很多,就算有很多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也應該要留給子孫後代。臺灣和日本很相像,很大一部分要靠打開外部市場來壯大自己。

很多台商走向了中國市場,其實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錯誤或者說是很倒黴的決定,但可能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決定。畢竟中國的人力資源吸引著世界各國。

臺灣的眾多製造業走向中國,直接導致了臺灣的製造業人力的下崗。企業生產線的紛紛出走也沒有給臺灣一些人才轉型的時間,英雄無用武之地。如果說這個準備時間有10年甚至20年,政府也能制定方案,培養出轉型的人才。工作不好找,大家都搶破頭去爭取一個崗位,老闆當然很樂於COST DOWN。

歐美日把高端的產業生產線全部留在國內,低端需要密集勞力的大都放在了中國,所以歐美日的底子和利潤都還是在本國。

中國和臺灣同文同種,這很要命的。因為台商只要認識下簡體字,熟悉下講話方式,做人低調點,學會在中國的處事之道,很容易在中國混下去。甚至會比臺灣好混,因為中國是有錢好辦事,臺灣搞不好還會有反對黨拆臺。發達了還能包幾個大陸二奶,生幾個小孩子,也有很多台商娶了大陸妻子。這也就有了一個問題:大陸市場的巨大導致台商會把重心傾向於大陸,甚至把總部直接放在了中國。然後台商也就把一家妻小接到大陸常住。上海有很多的台商子女學校,我中學高中也有國際部,認識了兩個臺灣人和一個香港人。小香港仔還是思想上,語言上和大陸學生區別蠻大的,但是兩個臺灣人和我們沒差別,寫字也是用的簡體字。我和他們的交流中發現,他們對臺灣也沒有什麼認同感,兩兄弟很小就隨父親來到大陸,人生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在大陸度過,小時候在臺灣過年反而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後來過年都是在大陸過,還告訴我臺灣沒什麼好玩的,上海比臺灣好玩的地方多得多。有點此間樂,不思蜀也的感覺。聽說他們去了美國讀書,也沒聯繫過,就斷了音訊。台商可能不僅沒有拉動臺灣的內需,反而對中國的內需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而且自己的子女以後繼承了家業,還是在大陸發展,損失的倒還是臺灣。

如果把市場放在歐美日,殺出重圍則有些困難,畢竟競爭對手的壓力實在是太大,如果能做出一番成績,利潤會比在大陸發展多,品牌效應會更加好。

反觀東南亞市場和非洲拉美市場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兩塊地區都有便宜的勞力,就算語言不通,像東南亞起碼有著儒家思想,思想觀念上還是比較接近的。台商娶了個越南老婆,你總不會讓孩子只學越南話吧,平常過年過節還是會回去臺灣的吧,臺灣總比越南過的舒服吧,家底還是會留在臺灣吧。但歐美日和大陸很早就開始東南亞的佈局和非洲投資的戰略。中國在非洲修路,援建,開採鐵礦石,交易有色金屬。中國再把國內生產的大量低端產品,山寨產品銷往非洲,賺取非洲的利潤。臺灣要做這裡的市場要面對大陸的競爭還有歐美日的競爭,市場也不是那麼好做。

這裡順帶提一下日本,日本本土不大,但是日本有著最驚人的海外帝國,基本上可以說是第二個日本。很早就開始投資世界各地的能源礦產,手中握有各種能源開採技術,在非洲投資了大筆金錢來抗衡中國的非洲戰略。對於非洲來說,要致富,先挖礦,要挖礦,得有工具,要工具,不好意思,問日本買。日本的投資眼光和戰略實在是高明,在日本國內的市場基本填滿以後,迅速擴張第二個海外日本,利用自己的高科技來佔領市場。如果臺灣當時能夠跟上日本的動向,在中國內亂還沒結束之前爭取非洲市場,現在在非洲可能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我想了蠻久,發現對於臺灣來說,除了本地的市場,沒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市場給臺灣發展。

對比日韓

對於臺灣和大陸來說,有兩個國家根本避不開,日本和韓國。有點諷刺,對於大陸來說,最恨最討厭的兩個國家反而是最有力的幫手、最好的模板和老師。

日本就不用談了,臺灣不能與之相比,中國也沒辦法比。中國除了拿個GDP總量能擺在日本面前看看,其他方面的差距仍是很大。

講到韓國,我一直覺得韓國實在是太可憐了。韓國有著日本爸爸,俄羅斯爸爸,中國爸爸,美國爸爸。唯一一個還看得起韓國的美國爸爸還隔了一個太平洋那麼遠,被日本欺負下,被俄羅斯欺負下,被中國欺負下,上面還有個流氓兄弟整天叫囂要爆你菊花,當中還破產把開襠褲都輸掉了。韓國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居然沒有掛掉。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韓國同學沒有滅亡,反而走向了成功之路。我總覺得韓國同學的童年經歷導致這個國家有點扭曲。

臺灣和韓國不一樣。我舉一個很不恰當的比喻,中國和美國是兩個資深老嫖客,臺灣是個十八歲的大閨女。中國和美國都為了爭取臺灣,吃點臺灣的豆腐,再給臺灣點好處,臺灣也沒有什麼防狼措施,無可奈可。兩邊的關係如果沒有處好,倒黴的就是臺灣了。臺灣某種意義上來說比韓國的處境還要差。

這裡突然想起臺灣的小馬哥。我覺得小馬哥慘啊,本來市場就不好做,加上大陸的便宜勞動力競爭,外資全都投資大陸。政策也不敢往長遠看,想弄個大手筆政策也會被反對黨拆臺。台商也在大陸,拉動內需也困難。

小馬哥要是放在大陸,長得一表人才,出生好,學歷高,談吐也算不錯,最主要還怕老婆。放在中國當官絕逼是人民的好領導,黨的好幹部,老婆的好老公,國家的好兒女。(我是不是幫小馬哥做了廣告)


關於內需

我在論壇上發現很多人關注內需。經濟我不懂,我就講下我的觀點。

如果你是臺灣賣醬油的,沒什麼好講的,臺灣人總要買醬油,萬一哪天臺灣人不買醬油了,你就慘了。醬油是剛性需求,市場也基本是飽滿的,除非哪天非洲同胞急切需要醬油,否則這個生產量還是穩定的。這種剛需也沒什麼好講的。

在大陸,我發現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和臺灣做個對比。

中國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是農民和較低收入的群眾,不是所有人都像上海一樣有著超高的消費力的。一個家庭可能隨著經濟的增長,要開始添置家裡的第一輛車,第一個電飯煲,第一個空調,等等一些東西,所以大陸的內需市場是十分恐怖的。一個農民伯伯去買電飯煲,一個格力的電飯煲200RMB,一個象印的電飯煲4000RMB,農民伯伯看都不用看當然選國產的便宜貨。大陸的品牌和群眾的收入是一起成長的,等群眾的收入再高一點的時候,企業也會研發出更好產品來給群眾挑選,價格還是比同等級的國外產品來的實惠(當然也有國家保護政策的因素)。很多國產的牌子都是從中低端做起,越做越好,因為有消費者買單給他研發。中國的本土品牌靠中國人就能成長。當然也有很多崇洋慕外的高端消費者,但是主力軍是中國的廣大農民和低收入家庭。

而在臺灣就相反,臺灣有這個經濟基礎和消費實力在。挑選電飯煲的時候,象印是貴了點,但是起碼質量好啊,乾脆就買象印好了。買車的時候,Lexus有點貴誒,但開出去有面子啊,又不是買不起,乾脆就買Lexus好了,luxgen總歸差一點。基於這樣的消費,臺灣本土品牌可能就競爭不過同類型國外的好產品。臺灣的內需的錢就被國外廠商賺走了。在日本研發,在大陸生產,在臺灣開賣,吸的是臺灣的內需,賺的是臺灣的錢,如果沒臺灣本土的生產線,也就不會給臺灣提供工作崗位。

臺灣的市場就像家中的幾條狗和國外的群狼相爭。中國則是家裡養了幾百條小狗,讓國外的狼進來幾隻,互相捉對廝殺,等自己的狗養出了狼性,再把防禦網撤掉,甚至能讓自己的狼殺向國外。更別說那些大陸的國企,那根本不是狼啊,是金剛狼啊。大陸有著比臺灣更好的培養自己品牌的試驗田。 錢大多數還是大陸的廠商賺到的,還是會回饋給大陸消費者。

像Asus Acer等臺灣之光也是面臨窘境。我認為PC的瓶頸在5年前就是硬盤了。裝個SSD,可能也不用再去買新的筆記本電腦了,更新週期越來越長,出貨量大大減少。再加上大陸品牌的競爭,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臺灣的科技業面臨著瓶頸期,加速轉型,製造新的消費增長點對拉動內需應該有所幫助。

關於思想

大陸群眾的思想和臺灣島嶼群眾的思想應該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加上雙方教育的差異,世界觀很不同。
大陸人在中國的教育下,內心是很不甘心的,別說看不起東南亞非洲同胞了,連歐美日其實在內心也是有點看不起的。就像一個傳說5000多年的世家子弟,因為家道中落,被別人所欺負,欺負你的人裡面自己曾經的藩屬國,高麗棒子和小日本鬼子啊,心裡恨不得生啖其肉,手刃逆賊。再加上大陸民族意識高漲,和歐美日唱唱反調。大陸的自我定位最少也是和美俄平起平坐。加上中國人的貪婪本性,大陸的全球擴張速度是極快的。

我覺得臺灣部分人的思想是這樣的。在放學的路上,看到美國同學帶著一幫小弟在那邊欺負中國同學,然後還在旁邊拍手叫好 “打得好,接著打”,替美國和他小弟加油,然後心裡嘲笑中國,你就是沒有美國和他小弟厲害。對待大陸,就拿美國歐洲日本比較,大陸哪裡哪裡還比不上,差得遠。對於臺灣自己而言,哦,不行的,我們的土地那麼小,怎麼跟日本比啊,韓國也比我們大好多,我們2千萬的內需怎麼跟韓國5 6千萬的內需比啊。荷蘭也只有4萬平方公里卻有Royal Dutch和RABOBANK這樣的企業(老牌強國當然也有它的優勢在),但我覺得臺灣有些人一直都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最後舉個比喻吧。臺灣就像個宋兵乙,身強體壯,苦練武功,奈何一山還有一山高,在軍中混的一般。中國原本是個精力不足的年輕人,憑著祖傳北冥神功,吸人功力,遇強則強,像開了外掛一樣升等級。臺灣需要獨孤九劍一樣不需要內力的技術流武功才能獨步天下。
2014-02-21 15:03 發佈

cbhsj wrote: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恕刪)

你的看法、見解好多哦!
每天都可以來一篇長篇大論.........
只是每篇都看完的不知道有幾個人!
最近一直在思考這些,有感而發!

cbhsj wrote: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恕刪)


台灣是個沒前途的鄉村屁島

大家都知道這個島只剩放著爛 然後等死

你該把精力拿去研究上海 北京 深圳 等等有發展性的城市

cbhsj wrote: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恕刪)</blockquot

寫得很好啊 不錯^^
cbhsj wrote: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恕刪)


讓產業西進大陸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才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我當年大四的時候都在思考民族未來、人類前途,樓主跟我比眼界還是低了些。
呵呵,這是開玩笑。
竊以為還是先多留意些實務比較好。

cbhsj wrote: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恕刪)


你寫的很好 真的!

有機會來台灣玩連絡我, 我可以帶你去逛逛聊聊~~~


隨便的藍 wrote:
中國把他接過去當領導頭子~
台灣八年就可以超越中國了~



cbhsj wrote:
小弟是一名大陸的大四...(恕刪)

簡單講3點

1.經濟就是政治的根, 政治是經濟的體, 繞過政治談經濟, 不切實際

2.台灣的困境來自於政治困境, 不是經濟困境, 不是台灣不出去, 是中國將台灣鎖在中國, 走不出去

3.部份台灣同學, 看美國同學打中國同學, 在一旁講什麼的, 也是被中國同學天天武力威脅惡言相向所逼出來的, 那也只是部份台灣同學, 而, 全部的中國同學在外人面前, 是如何對待台灣同學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