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樣子,
台北捷運站名的廣播通常都是下面的順序,
國語 -> 台語 -> 客家話 -> 英文
有個疑問是,
客家人聽得懂 國語 和 台語 的比例不知是如何?
假如幾乎沒有聽不懂 國語 和 台語 的客家人,
是不是有將客家話換成另一種他國的語言的機會呢,
但如果上面所說的 僅聽得懂的 客家話 的客家人比例偏高的話,
那 客家話 為播報站名之一的語言,還是滿合理的,
反之,幾乎都聽得懂國台語,那換個他國語言服務更多人的話,
我認為好像是可行的。
不知大家認為如何?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