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5幾歲,遙記當年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小孩時,第一次學注音符號是小學1年級,老師教完後,我記得有幾個禮拜都拿著墊板死背,考不會就啪啪啪。時間拉回現在,當我兒子每天晚上教他數數,他卻跟我講整晚的ben10,我就知道該送他去幼兒園了,但是煩惱才開始,問了幾個家長,竟然都跟我說別送公立托兒所,因為每個都跟我說現在都市小學一年級,注音符號、簡易加減…等是隨便教,他們認為這是進小學前就該學好的,跟不上是你的事,有一個朋友說本來想給小孩學齡前一個快樂童年,沒想到進小學後卻補習趕進度,這是加倍奉還?
這跟階級懸崖有什麼關係?這2天跟去上某個教授課(中研院的研究員),他是勞動研究領域的專家,他說有2種新興歧視要注意,一種是基因歧視,這暫且不談,另一種是階級現象在形成,他舉過一個例子正好上過新聞,各位可以查一下,他說他某個朋友以他爸爸名義成立清寒獎學金,提供臺大政大學生申請,結果好幾年無人申請,他非常生氣跑去質問學務長,結果難忘學務長臉上一抹機八的微笑,他回說教授,拜託你跟上時代,讀公立大學的多數學生家長不敢說是大富大貴,至少也是小康,哪用的著什麼獎學金,再說獎學金這麼多個要排隊啦!那個教授啞口無言。很明顯的社會階層流動開始變死水
再回到最前段,我無意批評老師~教育制度,因為我也想不出辦法,只是我認為很多人會說教小孩是父母的義務,當然沒錯,但很諷刺有些家長非常不盡責,也有些沒能力(低收~~綁房貸…),要靠一個小鬼自立自強~~難啦,剛起跑就跌倒,未來如何翻身?先說近的看到香港那種豬民~籠民,實在覺得人的最低生存尊嚴都沒了,而貧富差距變大就是階級不流動,這下子對立會更嚴重,一定會出現更極端的人,想說我幹一票大的爽一下也好,暴力版的茉莉花革命會在亞洲出現嗎?
~~~~~~~~~~~~~~~~~~~~~~~~~~~11/18~~~~~~~~~~~~~~~~~~~~~~~~~~~~~~~~~~~~~~~~
今天看到這個新聞,更難過了,雖說不一定要念大學,但所有機會都被獨佔,貧窮者卻只能勉強餬口,"貧窮世襲"這個社會學家最恐懼的名詞,恐怕會越來常見!!!!
[黃揚明╱台北報導]窮人翻身越來越難!立委林淑芬調閱全國大專院校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學生佔比,發現弱勢學生比率最低的前3名均為頂尖國立大學,分別為陽明大學、台灣大學、交通大學;但比率最高的前3名皆是私立技職院校,為高雄和春技術學院、屏東慈惠醫專與高鳳數位學院。立法院預算中心警告,高等教育已衍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現象,讓貧窮代代世襲。
林淑芬分析全國163所大專院校101學年度學雜費減免資料發現,低及中低收入學生比率最低的陽明大學,僅0.41%,每千人僅4人;最高的和春技術學院達9.89%,每千人將近百人,兩者相差逾24倍。
此外,全國大專院校低及中低收入戶學生共4萬6千餘人,佔總學生比率為2.13%,其中國立大學弱勢學生比率僅1.1%最低,其次為私立大學比率1.85%;而國立技職院校平均2.48%、私立技職院校平均3.8%都較平均值高。
弱勢學生比率最低大專院校~~私校學費高資源少
林淑芬感慨,國立大學學費較低,卻拿較多政府資源服務多數經濟狀況好的孩子,而私立大學學費較高,分得資源少,就讀的孩子經濟狀況較差,畢業後面臨低薪工作,導致階級更難流動,「因教而貧」的人越來越多。長期關注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議題的清華大學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他在國立大學任教時「幾乎沒看過窮小孩。」他感慨,現在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家境好的孩子能有家教、補習班甚至父母協助,容易考上國立大學,畢業後找到薪資較高工作,但窮小孩多考上私立大學,最後還得靠打零工度日。
弱勢學生比率最高大專院校~~台大認難體會弱勢
李家同說,弱勢孩子並非一定得考上台清交不可,但至少不要只能打零工度日。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關係很大,「政府官員不要只去芬蘭、美國考察教育制度,更該到南投信義鄉等偏鄉看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國立大學對弱勢孩子確實是很高的門檻!」南台北家扶中心主任陳美君坦言,約9成輔導的弱勢學生均就讀私立學校,「不求台清交,對他們而言,能上大學就是很好成就了!」
嘉義南華大學學生王雅盈說,因學費昂貴,班上約三分之二同學得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畢業後要和國立大學畢業生競爭得付出更多努力,「教育資源分配真的很不公平!」台大研究生林凱衡坦承,在台大確實很少看到家境不好的學生,台大生也較難體會弱勢學生的處境。
「頂尖大學應負責」
對此現象,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說,教育部已將各校扶弱經費比例納入經費補助審核機制,提供較多扶弱措施的學校能得到較多補助。此外,入學管道部分,教育部除持續推動繁星計劃,降低區域差異,更將提出大學入學特殊選才方案,鼓勵國立大學提高弱勢學生招生比率,「希望獲5年500億補助的頂尖大學負更大責任。」對弱勢學生比率偏低,陽明大學主秘王瑞瑤指出,校內也有不少非中低收入的近貧弱勢學生,除將繁星計劃名額逐年提高,也提供更多扶弱措施。台灣大學主秘林達德則說,校內弱勢學生比率確實較低,除配合繁星計劃,並提供獎學金,讓弱勢學生不因生活困境影響求學。交通大學表示,今年起經濟弱勢學生申請入學通過第一階段甄選後,第二階段就優先錄取,且入學後享免費住宿、優先工讀等措施。
城鄉差距影響就學
至於弱勢學生比率偏高的學校,均認為此現象與城鄉差距有關。和春技術學院公關主任孫福應說,該校希望提供更多就學機會,學雜費較其他技職院校低,10年沒漲,因景氣差,弱勢學生確實增加。慈惠醫專公關主任曾文泉說,醫護科系畢業後可直接就業,是弱勢學生就讀的誘因之一。高鳳數位學院公關主任謝捷晃說,弱勢生比率最高的前三名都在高屏地區,學校提供不少產學合作機會,讓學生可提早進入職場。 "
~~~~~~~~~~~~~~~~~~~~~~~~~~~~~11/28~~~~~~~~~~~~~~~~~~~~~~~~~~~~~~~~~~~~~~
為什麼網友,不是驚訝天殺的巧合,卻都表示果然驗證,有錢的爸爸最可靠
他被抱錯富爸變窮爸 60年後…醫院賠千萬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二十七日電】 2013.11.28 02:43 am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編導的電影「我的意外爸爸」兩個家庭換子而養,在現實生活發生。真實案例中長到六十歲的兒子,認為醫院剝奪他原可擁有的富裕生活,東京法院判賠三千八百萬日圓(約台幣一千一百萬元)。
六十年前東京墨田區的「贊育會醫院」,有兩個差十三分鐘出生的新生兒被抱錯。提告男子的父親(養父)在他兩歲時過世,一家四口住在十坪公寓,家中買不起任何當時已普及的電器用品。判決書指出,「原告親生父母現在已經過世,也就是說,他與真正父母互動的機會永遠被切斷,是很大的遺憾。本來該在富裕環境成長,結果住在沒有家電的貧窮家庭,半工半讀念完高中,吃了很多苦。」
被換子而養的另一名男性,生活在經濟無虞的家庭,一直念到大學畢業,當上家庭教師;其他兄弟都在一流企業工作。但是幾個弟弟覺得,這個哥哥的長相、性格和他們很不像,加上母親生前說,「抱回來的嬰兒穿的衣服,和我事前準備的不同。」二○○九年DNA檢查,確認哥哥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接著開始找他們真正的哥哥。
【2013/11/28 聯合報】@ http://udn.com/
pk-king- wrote:
我今年35幾歲,遙記...(恕刪)
教育變化很大,我們這一代小時候還有體罰,小時候少一分打一下...
現在小學講求愛的教育
沒遇到壞人過,大人們通常只有寵...
我覺得這一代的小朋友抗壓能力也變差很多
注音符號老師也不會很逼,這是教育體系的變遷
他們如果嚴格一些 恐龍家長又要抱怨投訴了
但是不逼又會有小朋友可能沒有人嚴格看管而跟不上
只有一種感覺現在小朋友唸書好辛苦呀
很多東西的教法也大不相同
數學還有什麼建構式,差點沒吐血而已
整小朋友也整家長
富者恆富,現在講求學習美式教育的結果
有錢人自然,才藝多,外文能力也高
較不富裕的家庭,這些都沒辦法跟上...
本人還是認為台灣人適合早期學習日式風格走向
聯考高分=>學術 專精技能=>技職
現在有點變成本末倒置,把技職體系廢掉,卻剩下一大堆空殼野雞大學
本來就是一場戲,咱們繼續看下去。
pk-king- wrote:
讀公立大學的多數學生家長不敢說是大富大貴,至少也是小康,哪用的著什麼獎學金,再說獎學金這麼多個要排隊啦!那個教授啞口無言。很明顯的社會階層流動開始變死水...(恕刪)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誰是臺大學生?
其中有一段文字
請注意:臺大學生的父親有 27.9% 是公務人員、49.6% 是中高白領階級,
而父親是勞工的只有6.9%、是農人的更只有 1.6%。
另一方面,臺大學生的家庭所得,月入八萬元以上的佔了54.2%。
剛好說明一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