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嘴裡心裡都感動-梅醬的故事


梅醬的故事

一九五○年,一個多數台灣人普遍窮苦的年代;「台北橋頭」是當時許多中南部年輕人離鄉背井北上奮鬥,努力擺脫貧窮的起點。
那年,父親二十歲,用每天新台幣四塊錢的代價,在「台北橋頭」附近向「車行」租了一台車,當時的台北街頭路上沒有幾台汽車,計程車就更難得一見了,父親租的是一台推著沿街叫賣「涼粉條」的攤車;攤車生意最重要的是吆喝攏客,老實內向的父親,卻總是得把攤車推到不見人影的地方,才敢放聲「粉條~涼~粉條~」,這「涼粉條」的生意可想而知。
經過一番慘淡,父親只好改賣「切仔麵、陽春麵、麻醬麵」,一樣是沿街叫賣,這回卻不同了:那時各式的攤車各有其獨特的叫賣方式,「賣芋冰的叭咘聲」、「賣麵茶的汽笛聲」、「賣烤地瓜的轉竹筒嘎嘎聲」…;賣麵的則是用兩根竹片互敲的 聲。沒了沿街吆喝的羞赧,雖然一碗麵才一塊錢,父親卻從此開啟了人生的奮鬥。
母親二十二歲那年,憑媒妁之言嫁給了只在相親時見過一次面的父親;母親小父親七歲,卻靈活許多,有了母親幫忙賣麵的生意,慢慢的父母從「租來的攤車」到擁有「自己的攤車」、「小店面」、「公寓」,也養大了五個孩子;在最辛苦的一段時間,沿街叫賣的攤車上會坐著一個孩子,幫忙推攤車的母親背上揹著一個,肚子裡還有一個。母親是典型堅毅的傳統女性,「刻苦耐勞、勤儉持家、平凡而偉大」,這形容也許八股,卻很真實。
一九六七年,母親發明了紅醬和黑醬拌和的乾麵醬汁,母親不識字,不懂得給這紅黑醬汁取名字,只好任由喜歡吃的客人各自取名「炸醬麵」、「乾麵」、「那個紅紅黑黑的乾麵」…;父母親在十多年前退休了,這美味的紅黑醬汁從此只存在曾經品嚐過的客人記憶裡。而母親一輩子沒給自己發明的甘美醬汁取過名字。
二○一○年,憑著母親的記憶,雖然大半老字號的原始材料已經停產,我用感恩的心,試著努力找回來這已經失傳十多年的味道,希望當年母親發明的紅黑醬汁,能從此繼續感動更多人。
對了,許多人問:這紅黑醬汁裡沒有梅子,為什麼叫「梅醬」?
梅一是母親的名字
2013-09-07 18:42 發佈

ANT1688 wrote:
梅醬的故事一九五○年...(恕刪)


你知道低兒醬的故事嗎?
Wohlan Freie!Jetzt hier ist an Sieg.Dies ist der erste Gloria.Wohlan Freie
ANT1688 wrote:
梅醬的故事

一九五○年,一個多數台灣

我有一個大秘寶,可是說出來後會死很多很多人,不過想要的人就去海的盡頭找吧!

fire basara wrote:
我有一個大秘寶,可是說出來後會死很多很多人,不過想要的人就去海的盡頭找吧!...(恕刪)


那是啥?
Peace, love and Pinstripes.
zola wrote:


那是啥?

一樣是有血有淚的故事

經歷的過程中一定會死人~會哭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