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幸運有機會剛到日本的某公司服務,住在這邊一個多月來,首先顛覆的印象就是:「其實日本物價不算高」
來日之前一直覺得日本的物價很高,而之前赴日旅遊的感覺也是如此。不過,仔細計算了一下,以目前日本新鮮人大學生起薪約25~28萬日幣,對照台灣大學生只有2萬2~2萬5之間,相差了將近10倍,就算是用台灣碩士生的起薪計算,也有8倍之多。換句話說,日幣定價除以8~10的感覺,就和花台幣差不多,這麼一來:
一罐保特瓶飲料150日圓=18台幣
外食吃一餐1000日圓=125台幣(吉野家、松屋一餐算400日圓=台幣50元)
更何況若是在超市中購物,一把青菜100~150日圓,豆芽菜30日圓,100g牛肉約230日圓(高級和牛不算),台灣哪裡有這種價格!更別提這邊的3C、家電、汽車等。就算是汽油,一公升133~140日圓,換算一下根本不到台幣20元。就算是租屋好了,東京一個月7,8萬日幣的租金,在台北租一間難道不用7、8千?
以這種感覺,真的很難想像為什麼最近一直看到台灣的物價一直漲?油價漲、麵粉漲、剛看到養樂多也要漲,每次都說是「國際原料」價格調整,是沒錯。那,為什麼我10年前到日本旅遊買一瓶飲料150日幣,10年後還是150日幣;而台灣早就從15元、18元、20元一直漲?
日本經濟不景氣很久了,一直到這2年才稍稍有起色,台灣經濟也是不景氣;不過,一個是薪資水準和物價都沒波動(物價還覺得有往下掉,以前哪有340元的牛肉飯吃),一個是薪資水準不動,物價卻拼命漲,說實在,我真的不懂。
P.S:今天好熱!幸好有120 圓=台幣15元一瓶的麒麟淡麗可以喝,我開始懂為什麼人家冰箱裡都是啤酒了
除了中華民國萬萬稅〈而且人民用到不多〉的原因外,台灣人的心態也要檢討,
大部份的時候〝貴〞不等於〝頂級〞,很多在國外只是一般的牌子,
在國內訂價公司的包裝下都把價格開高當名牌在賣,比如camper就是個好例子

對了,我在日本吃哈根打死冰淇淋,換算成台幣都比台灣便宜啊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