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吃50元便當,這種50元便當就是一個主菜三樣副菜,這幾年經濟不景氣下的庶民產物。一般來說夾菜餐檯跟結帳櫃台動線一致,客人點完菜直接付錢就離開,在店裡用餐的話也是座位流動率很高。我看到一個中年婦人在櫃檯跟結帳阿桑講事情,講了很久有點在爭取甚麼東西的樣子,似乎不成功婦人也只好拿著手裡盛好的餐盤坐下,老公已經在位置上等婦人的餐盤了。
結果「結帳阿桑」跑去問「夾菜阿桑」甚麼事情,只看到夾菜阿桑操著大陸腔嚷嚷道「當然不可以呀!」「規定就是每人低消40元,兩個人的話就是要80元,這就是規定,怎麼可以讓他們隨便呢?!」然後結帳阿桑又繼續講些甚麼,夾菜阿桑就大聲吆喝「不行啦,你怎麼可以不敢講,我來講!你這樣怎麼做生意咧!」
店裡的客人都被夾菜阿桑的怒氣給嚇到,紛紛把眼神飄向夾菜阿桑,於是看到夾菜阿桑手拿著夾子從餐檯後面跑出來,快步地走向剛才的中年婦人和老公旁邊,大聲地對他們講了幾句甚麼,又怒氣沖沖地回到餐檯後面,邊幫客人夾菜邊教訓結帳阿桑。
我突然注意到角落牆壁上的標語...「店內消費每人最低40元」。至此我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這家50元便當是有低消規定的!在店內消費最少就是要〝每人〞40元。別問我為什麼50元便當會出現40元的價位,如果你吃過就知道加一道副菜加10元,甚至有人只夾副菜,也可能只吃40元。
在我起身離開的時候,瞄到那對夫妻,其實兩個人合吃一個便當,應該也是勞動階級的甘苦人吧,雖然被斥責也只好默默地吃便當。
我頭一次看到便當店有「低消限制」,真是開眼界了!記得很久以前是社交型的餐飲店才有低消限制,譬如夜店、酒吧、餐廳、甚至泡沫紅茶店,大概就是進去至少坐個一兩小時、邊喝邊聊的店,由於這種店的顧客流動率很低,為了保障每桌帶來的利潤,只好訂出最低消費,以免沒啥消費卻霸佔桌位,導致其他客人無法進來。
便當店為什麼要限制低消呢我實在想不懂?吃便當會霸佔桌位嗎?如果兩個人合吃一個便當,可能花更短的時間吃完,於是又可以讓其他人入座吧,何必規定每個人都要有消費呢?我曾經在其他便當店看過媽媽帶小孩、或者學生情侶檔也是這樣合吃一個便當,如果是兩個大人合吃一個便當,想必也可能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夫妻吧,排斥這些人合吃便當的利益在哪裡?
實在很可憐,投資便當店的老闆要賺中下階層的生意,於是想到了50元便當,省錢請來一些陸籍阿桑,然後制定對客人不友善的規定,於是陸籍阿桑用粗暴的態度去執行老闆的不合理規定,罵的是中下階層的甘苦老百姓,客人被罵了難道不傷心嗎?不就是沒錢才來吃50元便當,於是客人抱著受傷的心情離開,又繼續用自卑的態度面對悲苦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說規定就是規定,鄉愿只會造就便宜行事的風氣,我也知道店是私人開的,愛怎麼玩是他家的事,但身處底層的台灣人何必苦苦相逼,沒有錢就算了,連台灣富有的人情味也這麼磨滅掉,實在可惜。而且我以後就不會再去那家店吃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