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幻片總是演巨大的星艦從外太空來地球
可能性會有多大???
理論物理學家如美國的日裔加來道雄不認為如此
宇宙如此之大
要探訪數千億的星系談何容易?
最方便的方式
就是送出能自我複制的機器人去探索宇宙
馮紐曼探測器(von Newmann probe)是物理學家馮紐曼的想法
一個微小的可自我複制的機器人降落在一個行星
利用當地的資源複制成千上萬的自己,然後射向其他星系
這樣與病毒的傳染模式一樣
可以用指數型的散佈探索宇宙比較快...
這又讓人想到
為什麼沒有在地球看到???
一個可能的答案就是
或許他們已經來過了
但因我們太過原始而注意不到他們
或許太小了我們沒去注意...
由於奈米科技的進步
探測可能是全自動式
部份有機,部份電子等
完全不包含外星人
如果當我們遇上了
我們可能很意外
因為外星人早就用機器人,奈米科技和生物體改變他們的生命體也說不定
--------------------------------------------------------
如何從遠處"看到"外星文明???
舉個例子
地球的夜晚很亮
人類的文明活動會產生很多紅外線訊號
物理學家戴森提出用紅外線而非X光或可見光來觀察外太空
只是目前連發現行星的方法還不足已利用紅外線來判別外星文明
但這是遲早的事
------------------------------------------------
如果我們還沒有本事能發明von Newmann probe
那該如何有效率的探索外太空???
答案可能與很多人的想法不大一樣
美國科幻片這樣演可能會無趣~
功能簡單的奈米太空船
因為小,所以射往外太空的能量小
功能簡單數量多
但功能簡單能幹什麼事???
構想來自於螞蟻等群居昆蟲
碼蟻的構造簡單,腦部小
但無數的螞蟻所形成的群體卻可以創造出複雜的蟻塚
所以運用群體性機器人來完成複雜的事
五角大廈已有"聰明塵"(smart dust)的觀念
微小的smart dust可以給美軍帶來無數的資訊...
Cornell的Mason Peck教授認真的在研發
利用微小的晶片,利用行星的磁力如木星
再加速射往外太空...
奈米船的優點是質量小,如果帶電荷
夠小的話,用電場加速就可以射出地球了
如果真的夠小,能被電場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
那射往臨近的星系幾十年就可以到了
如果有不錯行星,就會有訊號傳回來....
群體機器人可以創造複雜的結構
還可自我複制
病毒式的擴張
替人類鋪路...
當然人類都可以想到
外星人自然可以想到..
目前外星人來地球的模式最多的是"轉世為地球人",
這類外星人很少有像地球人類這種只以利益考量的思考邏輯 .
他們不太想去直接實體接觸地球上的人類 ,
一是他們不想干涉地球的演化 ,
二是怕引起地球人類的恐慌 ,
三是這類外星人與地球人類的實相空間並不相同 ,
這類外星人處在較高振動頻率的空間中 ,
地球人類其實是無法直接看到他們 ,
互相靠近時也會引起地球人類的不適 !
所以"轉世為地球人"就變成是目前的做法 ,
不過這些來轉世的外星人通常不會知道自己是外星人來轉世 ,
其目的就是要融入地球人類之間造成一些影響 ,
放心 , 絕對是正面的影響 ,
我說過這類外星人很少會像地球人類只以利益來思考!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