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為什麼? ] 看看世界的文創產業大國 - 日本

想請教一下各位

日本是全世界文創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從遊戲、動畫到電影製作都獨步全球
幾千套的漫畫從日本輸出到世界各地
多少人每個禮拜期待最新一期的 進擊的巨人、海賊王
又有多少人會到日本去觀光,去東京、去涉谷、去北海道
許許多多的日本文化印象 (神社、藝妓...) 烙印在每個人的腦海裡
就算沒去過日本,大部份的外國人都知道日本有些什麼
甚至許多好萊塢也會到日本取景、跟日本合作

儘管日本文創產業發達,為何帶不起日本經濟?
2013-06-28 8:23 發佈

HarryBo wrote:
想請教一下各位 日本...(恕刪)

因為大家下載特殊劇情片都不給錢啊

HarryBo wrote:
儘管日本文創產業發達,為何帶不起日本經濟?...(恕刪)

================

很簡單 因為文創產業只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中的一部份
要看這個儘管文創產業佔該國的經濟活動中的比例

以瑞士來說 這個多山的內陸國家 
國地面積比台灣大一點點 人口是台灣1/3
是個歐洲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
同時也是商業發達的國家
精密儀器及鐘錶業佔出口16.9% 可以說是相當高 


至於樓主的問題 日本文創產業為何帶不起日本經濟
日本的產經活動中 光是動漫電玩等產業產值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0%
但由於有一大部份是電玩等相關產業 因此在分類上不完全屬於文創產業


就如同大家很熟知的惡靈古堡\快打炫風\海賊王等等 
其本質上是文創活動所產出之週邊有型無型的商品
只不過以電玩\電影製片\動畫等等方式商品化
yhchao wrote:
精密儀器及鐘錶業佔出口16.9% 可以說是相當高 


yhchao wrote:
動漫電玩等產業產值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0%


恩恩,謝謝你的回覆 :)
你在這邊舉出瑞士的意思,是因為要比較兩者的利潤? 還是?

yhchao wrote:
由於有一大部份是電玩等相關產業 因此在分類上不完全屬於文創產業


根據WIKI 記載
文創產業範疇:
1.視覺藝術產業
2.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
3.文化展演設施產業
4.工藝產業
5.電影產業
6.廣播電視產業
7.出版產業
8.廣告產業
9.設計產業
10.設計品牌時尚產業
11.建築設計產業
12.創意生活產業
13.數位休閒娛樂產業
A.數位休閒娛樂設備
B.環境生態休閒服務
C.社會生活休閒服務

我相信是包含電玩等相關產業的
雖然這個標準不一定泛指日本的文創產業也是這樣定義
但畢竟這不是要跟我國作比較,所以單純就這一個標準的框架延伸來討論

yhchao wrote:
就如同大家很熟知的惡靈古堡\快打炫風\海賊王等等 
其本質上是文創活動所產出之週邊有型無型的商品
只不過以電玩\電影製片\動畫等等方式商品化


即便這些周邊商品化了,為什麼無法促進日本經濟活化?


HarryBo wrote:
恩恩,謝謝你的回覆 ...(恕刪)


跟民族性有關吧,日本人都把好貨留給自己。
人口過剩,做什麼都沒救。

日本搞了一百年,還包括發動戰爭、挨原子彈,轉來轉去始終沒解決這個問題。


想像有一家公司,過去大紅大紫,獨領風騷;可是最近幾年卻有半數的人都得了不治之症,而且比例還在攀升。

如果你是投資人,還願意繼續把資金押在這家公司上嗎?

這個不治之症就是老化,也是東亞國家都有的病。

1990年後,連許多日本的資本家都不願意押寶在本國上,轉而尋找更有機會獲利的市場,其他國家的金主又怎麼可能那麼好心,非掏錢救你日本不可?


另一個問題就是,科技的發展,到底是會增加人的工作,還是取代人的工作?

我的看法比較悲觀,科技發展會減少人力需求。

未來的社會有極少數能轉型成功的新人類,可以適應並操控各種科技去做更多的事,締造「一個天才抵過百個凡人」的商業績效。

但有更多人是無法適應科技演化的腳步,而又被自動生產科技給取代職位;一旦連市場價值都失去了,那也只能形成社會的負擔。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我們以前常常把「加入WTO」和「產業轉型」掛在嘴上。

現在加入WTO了沒錯,但難道原來種田養魚的人,一下子通通也可以兩三國外語嚇嚇叫,忽然都能轉型成電子生技新貴?

事實上很難吧?市場導向快速變遷,總是有許多人轉型不過去,而且比例並不低。

能把這些人轉化為文創產業嗎?也許可以,但又有多少比例能成功?我看十個裡面有兩三個就不錯了。

不成功的人又怎麼辦?也期盼外國金主忠心無二的持續支持?




還有一點是科技資本的集中。

未來的明星產業,都需要科技、人才、資金高度集中,才能確保產銷利潤。

弄個強子對撞不需要大錢嗎?研發個萬人迷新藥不需要大錢嗎?捧個能紅遍全球的偶像不需要大錢嗎?

看起來都需要把很多資源人力高度集中,才有辦法在全球市場上競爭。

而這樣子的企業體質,似乎更適合由「惟利是圖」的資本主義來栽培,又和過去一兩百年社會主義所標榜的「平衡」、「均富」理念背道而馳。

就算一切成功,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待在這樣的圈子裡,享受明星的光環和待遇;圈圈外的廣大人群又怎麼辦呢?

一棵大樹站起來了,遮住身旁全部陽光,吸光所有養分,旁邊的小草也都枯萎了。



所以這個世紀,想依靠人海戰術的國家必定要失敗。

日本雖然有強大的文化和科技行銷能力,但是還是抵不過沈重的人口壓力。

即使一部片子賣個幾億,能供養幾個貧病交加的老人?又能維持多久?

反推一下,以日本的消費水準,一年要推出多少撼動全球的鉅作,才負荷得了國內的人口開銷?

這個數字需要真正專業的人來解答了。


全球化的市場,一直在追求一種人才:日本人的紀律品質、韓國人的不擇手段、大陸人的好鬥進取、台灣人的善體人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緬甸人的薪水等級!

所以說啦,身為亞洲人覺得日子苦嗎?等著瞧吧,未來還有更苦的,哈哈。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各位前輩...為啥台灣紅點得獎的每年都一堆.可是國外也都很少聽到這個東西呀???
spion wrote:
人口過剩,做什麼都沒...(恕刪)


生育率降低,產業會出現斷層,一直到我們跟日本所有的產業都完全斷層,已經沒人可以撐了,這結局會很慘。歐美是因為他們宗教的關係,很多有信教的人會很努力的生育,所以他們多少都會有下一代進去各產業替補。

這就是我們跟歐美的差別,不研發,就只能瘋狂代工到死。文創產業的話,以我們跟日本,日本會比較好發展,靠觀光就賺不少了。我們的話,還在起頭階段咧...

至於樓主說的觀光帶不動日本經濟,有時我會這樣想,是不是有很多利益跑到台灣跟大陸了,結果日本人自己卻拿很少?

Loompster wrote:
至於樓主說的觀光帶不動日本經濟,有時我會這樣想,是不是有很多利益跑到台灣跟大陸了,結果日本人自己卻拿很少?...(恕刪)


全世界的生意人都不是呆子啦

日本地震多,分散產業投資風險也是有必要的,也許你要在日本生活個一年才明白
日本文創很強嗎?或許,曾經是吧
十幾二十年前,日本劇電影遊戲攻佔東南亞所有市場,現在在看看,市占還有多少?早被韓國拋在後面了,還越來越落在大陸後面了.和SONY,PANASONIC等的地位一個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