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一個好友昨天從台南上台北小聚,
到台北已是凌晨兩點,
男友說"應該"只會到我們家巷口的海產店吃宵夜喝酒,
要我先睡不要等他..
結果 兩人一直喝到早上八點多才回家(朋友借住我們家)
早在他朋友說要上台北時,
我就很不安了......
男友因為我的反應還有點生氣,
說去年中秋原本跟好友約好到埔里玩......當然還有喝酒,
因為我的緣故取消了(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新家正在裝潢)!
男友一直想結婚生小孩,
每回都說這是最後一次這樣整夜喝酒,
結婚生小孩之後更絕對不可能,
氣我為什麼都不相信他?
他現在至少都不會像我們剛交往時喝的爛醉如泥、要人背著走、狂吐的情況,
不懂我為何每每為此不悅....
我該拿婚姻來賭他的誠信嗎?
男人間的友誼難道一定要喝酒才能做朋友?
wysiou wrote:
男友說"應該"只會到我們家巷口的海產店吃宵夜喝酒,
要我先睡不要等他..
結果 兩人一直喝到早上八點多才回家(朋友借住我們家)...(恕刪)
我有個小疑問
你確定他們真的是在海產店喝嗎??
有哪間海產店會開到早上8點的阿??
真怪......
我上次早上8點回家是去錢櫃
不要老是問別人為什麼要放棄治療?
說的好像他還有得救似的
像是我的辦公室, 或是因為其他興趣而認識的朋友,
沒有一個人是要喝酒的.
我們好幾個人聚在一起就是泡茶聽音樂, 或是聊相機等等.
桌上有英國茶, 中國茶, 什麼茶都有就是沒有酒.
出去吃飯就是喝咖啡, 花茶等等擺一桌, 沒有酒這種東西.
喜歡喝酒到爛醉的人, 他是不會改的啦~
就算結了婚生了小孩, 要喝還是照樣喝, 要叫他戒掉, 除非有重大打擊才有可能.
我認識一個公司的供應商, 每次去他那邊關心一下產品,
必定拿酒出來灌, 而且我不喝還不行.
那個老闆是喜歡喝又能喝, 但大部份的男人, 是死撐著要喝又不會喝,
很少看過純私釀的高梁可以用一般的免洗杯盛著, 一杯接一杯的灌,
老闆這麼灌, 轉眼間就喝了一兩瓶, 我是喝了兩杯免洗杯, 就知道不能再喝了.
為什麼要私釀不買公家的, 因為他嫌公家的淡, 要私釀才濃.
至於我公司的現場員工, 一個比一個愛喝, 但是一個比一個不會喝又硬要喝.
每次喝完酒, 不是騎車摔進水溝臉上長香菇, 就是撞到車子眼睛半瞎, 或著走路摔斷手腳,
我就看著他們喝完酒, 一個眼瞎一個手斷, 還有一個長香菇,
活像僵屍片一樣的光景晃著晃著來上班.
如果妳覺得可以忍受就考慮結婚, 若不能忍受就不能安慰自己結了婚會好轉.
一個人會經常喝到爛醉表示他沒辦法控制自己, 很危險.
酗酒的成因相當複雜,除天生酒量好比較可能酗酒外,一般認為酗酒與心理及家庭因素息息相關,近來基因研究也指出可能是先天基因作祟。
酒精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會讓人呈現失去自我控制,形成一種假的情緒狀態,這種狀態能暫時化解焦躁不安、緊張憂慮的情緒,也能紓解罪罪惡、失望、自責及寂寞的感受,所以情緒受創的人容易借酒澆愁而酗酒。但喝酒卻不是紓解情緒的好方法,研究指出,長期酗酒反而容易造成憂鬱及沮喪。
回溯酗酒者小時候的家庭特徵,可分成以下四類:
一是暴力家庭,讓小孩處於恐懼狀態;
二是父母親對小孩有過多期望,讓小孩內心充滿反感且喪失自信;
三是不誠實的家庭,家長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卻言行不一,造成小孩的不
信任感;
四是出爾反爾的家庭,規則常常改變,讓小孩無所適從,充滿不安全感。
依酗酒發生原因及機轉,酗酒有「社交發展型」、「行為障礙型」及「特殊體質型」三種類型。
所謂「社交發展型」,大約是在三十歲左右因社交生活而習慣喝酒,與固定酒友飲酒作樂,久而久之會不知節制;「行為障礙型」是在國中或國小時就有偏差行為,生性衝動易怒,廿多歲就習慣喝酒,常因喝酒而造成破壞,大多失業;「特殊體質型」的酗酒則有遺傳傾向,自幼就會製造機會喝酒,長大後也
是失業,經常獨飲爛醉。
就特殊體質來看,目前研究正懷疑酒癮可能是一種「好奇基因」作祟。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任陸汝斌表示,根據國外研究,人體第十一對染色體的某段基因可能主導人類的好奇性格,它也讓腦中的第二型多巴胺受體產生病態結構,對成癮藥物特別敏感,這可能是讓人容易染上酒癮、藥癮,甚至是犯罪
的先天因素。
陸汝斌過去三年曾與成大醫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共同合作研究,以臺灣漢族、阿美族及泰雅族民眾為對象,抽選一百廿八名酒癮患者及一百廿八名正常人作為對照,分析其血液中的基因物質,結果雖未發現兩者基因的顯著差異,但
他決定往後三年將繼續以監獄中的犯人及藥癮酒癮患者的子女為研究對象,觀察他們的行為,並抽血檢查是否酒癮是否有遺傳好奇性格的基因存在。
(中國時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