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一個朋友到附近之前從來沒有去過的中醫院看病,朋友一走進醫院就跟櫃台的人說我生病了。接著下來,櫃台的人就開始抓藥。我當然會覺得奇怪怎麼會連基本的望、聞、問、切都沒有就開始配藥了。
於是我就問了櫃台的人:請問你現在抓的是什麼藥、治什麼病的、有什麼功效、要避免什麼?
結果櫃台的人頭也不回的說:我這裡又不是中醫學校,要知道請回去自己看書,而且從來沒有人問我抓什麼藥,所以我沒有必要告訴你!
我一聽,天啊!怎麼會這麼的草率、蠻橫,我接著就問:那你怎麼知道這個藥有效?
他的回答更酷了:很多的大老闆、里長、民意代表都是吃這個藥,都很正常,沒出過問題啊!
聽完之後我就放棄了,而我朋友想說就算不知道有沒有用,最少不要吃到有毐的。就跟櫃台說:那可不可以請你們幫我對藥做一下是否有毐的測試,錢多少你們報,我出!
櫃台則是一付老大不願意的說:你們這樣我很麻煩耶,還要準備很多東西,生意很難做耶。
(我心裡想,是怎樣有錢給你們賺還嫌麻煩...

以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當然我去的不是中醫院,接受的服務也不是抓藥,但是碰到的狀況就是那麼扯。所以請大家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別把重點放在中藥或是醫院上,說什麼國術館就是這樣之類的。我只是想用一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說明我遇到的情況,完全沒有要對醫藥從業人員有任何的不敬!
在這裡我想要表達的是,這就是台灣"部份"的業者對於品質的態度,而且還無法容忍接受指正。甚至於客戶出錢讓他們有機會改善產品的品質,所呈現出來的感覺都讓人覺得是在拿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不換一家,我只能說朋友已經病急了(還三不五時的病急咧,真不懂那些人在想什麼,都以為所有事都跟上廁所一樣容易,大便雖然是噗一下就出來了,可是還是得要經過一天的進食和消化的時間去製造啊,每次都搞得那麼急...

我認為一個好的、堅持品質的態度不就應該是在符合成本的前提下把工作做到儘量完美,減少錯誤的存在。就算出現了錯誤被客戶發現,最少要回頭檢視一下是否有類似的錯誤存在再交付出去。而不是錯誤一堆,客戶指正一個改一個,完全不把品質當一回事。
所以每次跟這種不重品質的人溝通就很累,說一動做一動,每一動還要回頭檢視所有曾經檢視過的成果,看是不是又出錯了。這...到底我是客戶,還是負責品管的業者?

我知道在這裡會有很多人對重視品質的論點抱持著正面的態度,既然大多數的人都認同,那為什麼我的週遭還是會碰到許多像這樣的例子?是重視品質的人都集中在這裡嗎?還是其實我們都是對品質有兩面的態度!對別人,給我好的品質是應該的;對自己,品質是別人家的事。我想這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