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

今天在聯合新聞網看到一則報導,標題是「菜鳥醫師抽腹水 醫病缺乏互信引不安」,由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敘述在陪伴已過世的醫師父親住院的時間裡,體會到的現在的醫療品質。陳永綺回想,過去有主任或院長、副院長查房,當住院醫師的她因此戰戰兢兢,對自己照顧的病人深入了解,才不會被主治醫師或主任「電」,現在不少大醫院缺乏這些對住院醫師的監督機制,讓她感到無奈。
小弟認為資淺醫師確實需要實際的看診來累積經驗,所以病人似乎不應一昧排斥年輕醫師,但現在的醫師訓練卻好像在哪個環節出問題。去年小弟的四歲小晚輩因感冒得輕微肺炎住院台北某市立醫院,原預計兩天出院,但不幸院內感染腸病毒(當然院方不會承認),整整待了一星期,期間沒看到床頭負責醫師表上的那位住院醫師來過。辦出院時,小弟在那張表上寫下「妳是誰,我們都沒看到妳來過」。
各位有類似的經驗嗎?或對現今的醫病關係有何感想?
2007-05-24 8:44 發佈
會不會那位住院醫師只是掛名的!?
負責照顧的是專科護理師?

現今的醫療環境下, 辛苦的科別幾乎招不滿住院醫師 (內, 外, 婦, 兒).
醫學中心普遍都有這種情況, 更別說是公立醫院了....

這些以往所謂的大科, 住院醫師的訓練時間長又辛苦, 相對未來醫療糾紛的機率也不小, 在所謂市場機制的自然調節之下, 我想會投身這些科別的年輕醫師應該只會越來越少....

以後應該可以看到滿街的皮膚科, 整形科, 復健科診所 (其實現在已經是這樣了).... 萬一不幸得了盲腸炎, 可能要去東南亞開刀啦~


Resident in Emergency Room.
有很多女性住院醫師都會被當作護士,
既然被當作護士, 自然就會認為一星期都沒有該住院醫師看過.

曾經有女性住院醫師被當作護士, 當面向病人抗議,
然後, 病人就很不好意思地說, 護士長您好.....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那些教授有時候不會理解現在年輕醫師為何這樣,
畢竟他們當年值班的時候, 是總醫師帶他們一起喝酒的....

現在的醫療環境根本就跟當年不能比,
現在的教科書也是當年的幾倍厚.

說個難聽一點, 搞不好國家考試叫他們考都還不一定考得過.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dearjohn wrote:
有很多女性住院醫師都...(恕刪)

這讓我想起我以前還在當見習醫師時(連實習醫師都不是), 當時跟一位很可愛的住院醫師學姊去看病人, 病人一看到我就跟我說"醫生啊, 我現在覺得....不舒服....", 然後回頭跟學姊說"小姐, 我的點滴沒了...."
當時就隱約感覺到一股殺氣..... 嗚嗚, 學姊, 是你自己長的太幼齒, 不能怪我啊......
腸病毒在剛開始的時候, 不會有醫師認為是腸病毒的.
因為所有的病毒感染, 剛開始的症狀都很類似.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白熊1974 wrote:
嗚嗚, 學姊, 是你自己長的太幼齒, 不能怪我啊......(恕刪)

哈哈哈 這個有笑到

我不是那個很幼齒的啦
現在在私人診所 可能因為制服不太一樣
我要是有事情坐櫃檯寫一下資料時
也是會被病患問掛號等等資訊 管他的 我就當對方看我"年輕漂亮" (自我安慰為大啦)
當當助理與不錯啦

回的跟醫病關係好像無關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