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 discovery 播雪山隧道, 過去就不討論了, 我想知道工程上的問題 其他問題請別討論 , 通車後目前對坪林茶葉種植 ,因為看discovery 好像當初導坑好像有考慮過廢氣問題,所以特別改過, 那是否真的對坪林地區影響比較小了, 還有當初說挖斷水脈可能日後會缺水傳說.. , 現在已通車了是否該地方真有缺水 ? 只討論工程上問題
有一定的影響,整個雪隧通過區位是不變的,即便是改變排氣孔的位置,依然離不開一定範圍,空污的問題依然會
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增加排氣孔也只是將單位的氣體汙染量降低,但總體氣體污染排放量還是不變的,除非於
隧道排氣系統設計安裝空氣濾淨裝置,以特定方式濾除部分的汙染..
至於水源的問題,我個人所知的範圍,一定會造成地層(地表及底層)水源的流失,事實上如此豐沛的水量也無從管理起,即便是建置收集地層水系統,也無法集取全部的水源,僅能取集看得到的湧水並導向用水區
當隧道開挖後,原有的地表壓力變動,水源流向也會因此改變,因隧道地層的壓力改變,水會向壓力較弱且地勢較
低的地方流動,沿著隧道滲出,再經由設置在隧道的導坑系統將水導出,但個人對於報告所稱目前雪隧湧水量趨近
穩定並長期監測湧水量部分,認為缺乏地層含水量的監測,因雪隧上方的湧水主要來自於雨水滲透的水量,湧水量
關係到雪隧結構安全性的問題,然而雪隧的湧水量影響的是雪隧週遭下方地層的蓄水...
湧水量會造成什麼影響還是得經由長期的環境監測才能確認...
依照國工局報告,南洞口每秒湧水量長期監測值為每秒600公升,意即每秒0.6立方公尺的水源,每分鐘為36立方公尺,每小時為2,160立方公尺,每天為51,840立方公尺的水,一年為18,921,600立方公尺,這僅止於南洞口的湧水量不包含北宜高全線其他隧道口的湧水量。
翡翠水庫目前有效蓄水量為359,000,000立方公尺,計畫年用水量為1,196,000,000立方公升...
僅為個人意見,如有錯誤請提出指正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