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台灣的朋友是否有關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昨天cctv請來了里夫金,也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的作者。在電視里與中國國家電網高層、新能源企業老總等開展了一個小時的電視對話。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谷歌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對話》節目。
和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非常顯著。它提出來的新概念之一是能源互聯網。
簡單來說吧, 個人或者團體利用新能源發電,然後併入電網,形成能源互聯網。
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廚餘垃圾、水能等等,然後向電網出售,每個人都能向能源互聯網提供電能,我們所用的電,也能像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一樣下載資源。
現在台灣,一直在反核擁核等等,卻沒人能提出一種解決方案。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在美國
歐盟的一些國家都開始施行。台灣面對自身的能源困境不妨借鑒、開發。
但是能源互聯網還是有很多問題,第一個是儲能,我們的自己發的電怎麼儲存。第二是併入電網,把每家發的電都併入電網。第三就是對原有石化企業的衝擊。
首先先說大陸吧,個人發電併入電網,已經開始實施,山東的一個小夥子就成功的把他一天發的8.5度電賣給了電網。這個問題大陸已經立法解決。
儲存這一塊,很是問題,美國是失敗的例子,美國光伏發電不少,但是儲存系統很失敗。
還有,就是太陽能等能源轉換量低,大陸的註明開發商萬科深圳總部,一個光伏系統只能滿足百分之十五整棟樓的用電量。
因為這個課題太大了,所以我拋磚引玉,大家來討論下。
但是從長久之計來說,能源短缺會是每個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經濟的成長必須有充足的能源保障。
但是使用新能源,帶動新的工業革命目前還是起步,甚至是探索階段。
德國目前能源使用中,百分之五十採用的是新能源,但是他們卻需要向法國買電。
說明第三次工業革命也不是一帆風順。
但是大家要了解,假如這個革命真的在歐洲或美洲實現了。
那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至少我們大中華地區,就要又一次與世界脫軌。
至少在新舊能源的使用上,我們必須要提高新能源在現有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政府應該對新能源發電採取高於市場價收購等措施,來保證新能源的研發使用。
國營的電力企業,政府應該培養他們進入電力資源管理,而不是允許他們利用傳統優勢
鞏固自己的石化電力發電地位。
以上迴文的大大,討論這個問題的話,就不要一句帶過。
比如M大說的要形成產業就難了。
小弟仔細分析要形成產業,並不困難,但是存在和傳統產業巨大的利益糾結。
我建議,要讓既得利益者參與到改革中來,比如讓台電來主導。
另外幾個朋友都是說台灣電價太低。新能源發電成本高,能源轉換率又低,所以不會產生經濟效益。
但是我的觀點,就是因為電價太高,我們才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電價和油價只會漲,不會跌。
原因就是地球上的石化能源只會越來越少。
工業第三次革命的核心信息就是能源互聯網。
互聯網的特性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就是每個人的家裡都建立起一個小型的發電廠。
通過能源互聯網在全縣、全國、甚至全球統一分配能源。
這裡產生的利益是巨大的,不是一個電價就能衡量的東西。
最後最樂觀的現象就是以後用電不用錢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