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台灣以前拍得出這種戲劇,公視2000年的輾轉紅蓮。

還記得十三年前公共電視的輾轉紅蓮嗎?


它是講述1917年出生在佃農家庭的女孩,
送做大戶人家做童養媳,經歷日劇、戰爭、國民政府,從小到老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家人得了肺結核死了。

戲裡面的人命苦,會怨天,會哭泣,很認命,很逆來順受,尊嚴、人命非常廉價。

但是,不矯情,眼淚和情感一點都不廉價。

那不是騙人眼淚,甚至哭泣的場景比現在的戲少了很多。



當時上映的時候,
我才剛上小學而已,
電視是很小的映像管,
住的是土角厝,還殘留著台灣少見農村的樣貌。
田裡的水圳可能還有蝌蚪,
洗澡是用凹凸不平的大鐵盆裝水,
舀一點點水洗澡。

雜貨店的人還很多、鄉下的小孩子還很多、辦桌常辦。

十三年前台灣的傳統習俗,
在鄉下的地方還找的到,
還有一點點農村經濟。
(才十三年前,不是三十幾年前的台灣。社會變遷沒有那麼慢。)

所以再老一輩的人訴說他們小時候艱苦的故事,
我還能和眼睛看見的,和他們講的,連結在一起。


我想,從小在都市生長的小孩,現在在鄉村的小孩(偏僻鄉村老化,熱鬧鄉村瘋狂蓋透天)
這部戲裡面的童養媳、大戶人家、三合院、物資貧乏,
真的是完完全全沒有概念了。




2013-03-27 21:05 發佈
公視很多戲劇都很棒,
而且絕對不會像那些八點檔那樣讓大家看過以後拼命罵。

不過,想放鬆時就覺得公視不敷需求了

提到公視,就順便推薦一片:【記得我們愛過】(茂伯主演)
這片娛樂性也還不錯,
看完這片,記得對自己父母好一點。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公視的人生劇展

很多素人演員...演技比偶像明星還好還自然

可惜觀眾的眼睛不是雪亮的

素人演的再好...也只是好過個跑龍套的

av8d2 wrote:
公視的人生劇展很多素...(恕刪)


是啊



不過
和人生劇展比起來
 
輾轉紅蓮講的那個年代 
實在是難以想像

沒有人生劇展的綺想
只有吃苦 現實 認命

那個時代的惡劣
惡劣到根本就是灑狗血可以形容

但那個惡劣又真實的很恐怖
(後山日先照的年代是1945以後
 已經比1917年還要好太多了)


才第一集而已

童養媳就是一袋米
那個富裕人家的敗家子就把童養媳打到吐血
帶領村庄其他小孩圍毆別村的一個小孩

(那沒幾歲的死小孩 頑劣到連黑道都比不上 非常想判他死刑
但在那個年代 這種敗類就是很多 就是抓不到 )

有成天喝酒的男人 抓陌生女孩賣去當妓女 賣不到就破口大罵...

粗暴的幫人洗澡叫做關心...
用錢請人滾蛋解決麻煩 算是仁至義盡


1917年和1950年的差別
很可能比2010和1950年的差別還大
尤其是整個社會發展和制度
天差地遠

台灣這塊土地
本來就是福建省生存不下去的人
硬在這裡扎根
充滿羅漢腳 械鬥的一個地方

就是有很多劣根性
但就是有很多不得已

就是得忍氣吞聲
就是得打罵教育
就是可以打罵女人 小孩
女人小孩就是得閉嘴 挨打
就是可以向檢查動物一樣捏人的臉皮...


帶點那個年代的常識
第一集那位討人厭又巴結的大嬸
其實是裡面心腸很好的人了

但那個年代也是有善良的
有得了肺結核但熱愛繪畫 拉童養媳逃走的小男孩
有見義勇為的路過大人



但還是很難想像那個時代

物資貧乏 社會更是惡劣


回正題....

由於公視並不是以收視率及廣告收入為導向
所以節目的製作費也不高 不太可能拍出大手筆的據情
(例如白色巨塔等需要借用醫院 或是爆破大戲 或是長租場地搭個夜市出來等)
因此文學氣息較濃厚 講求故事性的劇本當然是首選
例如之前的〔後山日先照〕其實就很棒

也不太可能請得起超級當紅明星來擔綱
因此啟用新生演員搭配資深演員 是很常見的組合
由於不受收視率牽著鼻子 因此導演及演員反倒能夠更投入的拍戲
導演更能自由的發揮創作....

雖然預算比起其它有線無線台來說少得可憐
但由於講求劇本張力與故事性 演員發揮的空間也很大
因此其實也有不少演員願意以較低的酬勞來接公視的戲
一但能夠得獎 其實也是一種榮譽

綻竹花見 wrote:
當時上映的時候,
我才剛上小學而已,
電視是很小的映像管,
住的是土角厝,還殘留著台灣少見農村的樣貌。
田裡的水圳可能還有蝌蚪,
洗澡是用凹凸不平的大鐵盆裝水,
舀一點點水洗澡。

雜貨店的人還很多、鄉下的小孩子還很多、辦桌常辦。

十三年前台灣的傳統習俗,
在鄉下的地方還找的到,
還有一點點農村經濟。
(才十三年前,不是三十幾年前的台灣。社會變遷沒有那麼慢。)

所以再老一輩的人訴說他們小時候艱苦的故事,
我還能和眼睛看見的,和他們講的,連結在一起。


我想,從小在都市生長的小孩,現在在鄉村的小孩(偏僻鄉村老化,熱鬧鄉村瘋狂蓋透天)
這部戲裡面的童養媳、大戶人家、三合院、物資貧乏,
真的是完完全全沒有概念了。...(恕刪)


晚上看電視亂轉,剛好轉到LS TIME電影台, 在播一部台灣的舊電影:

嫁妝一牛車

吸引了我的好奇, 還把它都看完了, 趁著廣告時還拿平板一邊查相關的資料.

原來它是1985年上映的國片, 裏面還有陸小芬! 有一點限制級的鏡頭. 不過吸引我的不是如此.

影片中的時代不知是否就是當時的時空, 不過看起來很像, 因為看起來不像是時代劇或古代劇,
所以應該沒必要另外扮演.

片中場景看起來是鄉下, 但是房屋卻是泥土屋, 窗戶門板是破舊木板釘製的, 連玻璃都沒有,
鄉間小路連水泥路都沒有, 還是有牛及牛車的運送, 以及老式自行車.

偶有拍到比較現代的場景, 是醫生的診所, 有著玻璃門窗, 但是醫藥櫃也是很陳舊且老式,
監獄的部份是有看到水泥高牆及大鐵門, 但是監獄外面的路, 仍舊只有約機車寛的水泥路(片尾可看到),
且二旁都是泥土及雜草.

更奇妙的是, 整個監獄的大門, 還可以由外面上門閂及大鎖(這是要防止所有人跑出來嗎?),
可見當時的制度及思想.

1985年的電影, 若是描繪為60年代, 至今將近40年, 沒想到台灣的變化如此之大.

影片中的家庭, 小孩吃不到白米飯, 丈夫靠拉牛車賺錢, 房子雖有電力供應, 但是卻可以看出牆壁
其實是木頭架構, 中間再糊上泥土, 連門框都是不直的樹幹架構而成的.

最後主角由監獄返家時, 老婆的客兄花了大錢, 照顧了這個家, 卻也只是蓋了個牛棚,
家中的牆面用白泥草草抺過, 但是其間支撐的樹幹仍然很明顯的暴露出來.

看完了電影, 感覺台灣的變遷真的很大...


話說小時候洗澡時, 也是用一個很大的水盆裝水洗, 那個水盆現在還在, 只是之前被我愚昧的弄壞了

綻竹花見 wrote:
是啊不過和人生劇展比...(恕刪)


後山日先照, 這部也有看過,

好片一部!

=================================================

家中的長輩, 也沒唸過什麼書, 他們歷經這些年代, 有著環境巨大的變遷,
有些事情真的只是默默的接受, 或是選擇退縮.


聽媽媽說, 當時老爸只有一條棉被, 一輛腳踏車, 就娶了她.

相對於時下的要求, 要有車有房有存款, 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綻竹花見 wrote:
還記得十三年前公共電...(恕刪)


公視的影片都很有水準 以前我媽常看到哭呢

可能拍出那個時代的時空 觸動心情吧

不過以前我媽也愛看八點檔 也是邊看邊罵
人生在世再怎麼榮華,終究還是歸於死亡。上帝的存在受盡爭議,死神確是實實在在。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