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菲律賓只看過一種豆芽菜---黃黃彎彎長不高!! 不過台灣好像有兩種豆芽菜,一種是長得比較醜的"傳說中"的豆芽菜,這種我從來沒看過! 也有可能很小的時候在麵裡看過,但是忘了!! @@ 另一種就是常見的又直又白又長的豆芽菜!!
我已經很久沒吃豆芽菜了!! 因為很久以前有人告訴我,豆芽菜本來是黃的,可是為了要賣相好,所以都必需要經過雙氧水的漂白才可以!! 所以,我就不吃了!!
沒吃豆芽菜很久之後,又有人告訴我,要讓豆芽菜長得又長又直,要怎麼作呢? 很簡單,將除草劑稀釋一千倍之後,浸泡綠豆,再拿來發豆芽就可以長出這種又直又長的豆芽菜!! 原理是除草劑會阻止芽菜根部生長,所以豆子本身攜帶的養份就會全部拿來長莖部,同樣的養份自然可以長得又高又大!
而除草劑則是從美軍拿來丟越共的落葉劑(橘劑)衍生而來的,跟DDT一樣都是橘劑的衍生物,進入食物鏈之後就不會消失,而且,當然會影響身體嘍!!
是真的嗎?! 如果是的話,那未免太可怕了!!
苜蓿芽又是怎麼栽培的咧? 不會跟豆芽菜一樣吧?
用 google 作了一陣子功課,還沒查到豆芽菜的資料,先找到苜蓿芽的資料,原來我常吃的早餐店苜蓿芽麵包,其實是醫生不建議吃的東西喔!!
生食苜蓿芽的風險
長庚腎臟科教授 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醫師
苜蓿芽(alfalfa sprouts)是一種熱量低纖維量高的食物,在營養學歸類為蔬菜類,每100公克苜蓿芽熱量為18卡及膳食纖維2公克,而且含有多種營養成份,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群、鐵質,還有一些蛋白質等,所以是一種極佳的高纖低卡食物。苜蓿芽是低熱量和高纖雒素保健食物。苜蓿芽在動物實驗的主要保健作用,是有助於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及改善,也能使人類血液裡的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含量下降,故苜蓿芽的主要益處是防治動脈硬化。
但苜蓿芽含天然有毒成分,稱為刀豆氨基酸(L-Canavanine sulfate),屬有毒鹼性氨基酸,可能引起哺乳動物的自體免疫疾病,使具免疫系統喪失調節機能,誤將自己體內的細胞當成抗原,而產生抗體來對抗,籍自己免疫系統,毀壞自己身體產生疾病。根據1982年4月23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長期餵食猴子苜蓿芽或苜蓿芽種子後,猴子會發生類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的血液學及血清學變化。接著在1985年1月的風溼免疫學世界排名第一的醫學雜誌(Arthritis and Rheumatism)發表學者研究發現,這些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與苜蓿芽所含刀豆氨基酸有關。刀豆氨基酸可能引起身體內免疫T細胞的異常作用,導致一連串的免疫異常反應,而發生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病變。因此,正常人長期大量生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種子,則要留心是否紅斑性狼瘡病變的症狀出現。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則要避免食用苜蓿芽。證據顯示,苜蓿可使猴子發病,也可能使SLE病人的病情惡化。苜蓿芽大量攝食後,可能會破壞人類各種血球細胞,減少各種血球數,如貧血或自血球稀少、血小板稀少。病患因此容易感染,且易出血等症狀。有些可能有關節痛、光敏感的反應。幸好停止食用後,即可復原。事實上,臨床上有些藥物如抗高血壓hydralazine等,也會有類似毒性症作用出現。但停用藥物後,即可完全恢復。
在1999年9月的感染醫學雜誌( Emergency Infection Disease)曾報導,生的苜蓿芽可能含有許多致病性細菌,如沙門氏菌,及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大腸桿菌(O157:H7)汙染,可能導致危險的敗血症。因此,孩童、老年人、免疫力不好如癌症、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病患,最好不要生食苜蓿芽,應以熟食為主。
http://www.greencross.org.tw/food&disease/alfalfa.htm
不過另一個醫師卻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
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199805/19980503.html
我想應該是跟苜蓿芽的食用量有關係吧?! 用量適當好處多過壞處,用量過多,就會開始累積毒性! 現在問題就是,到底這苜蓿芽有沒有用除草劑來種,因為我看了一下我早餐吃的苜蓿芽,並沒有根部的存在,至少我沒看到!! 但是我只看到我找到的資料說,綠豆芽用剪刀剪下,所以沒有根部,苜蓿根部很細,所以可以直接食用,現在問題是 ------ 根咧? 怎麼不見了??
--------- 上面這是發在好人幫的問題,不過還沒有人回應,所以我想多 post 在一個熱鬧的地方,應該可以快點找到答案吧??
好,接下來的是衍生的問題,我又看到有人在網路上 post 說他的朋友得了癌症,所以就開始自己孵各種芽菜來吃,因為這樣他就可以確定自己絕對不會吃到些有的沒的,然後捏,據說這人吃了大半年之後果然身體大幅好轉!!
所以,不知道各位瞭不瞭解去那邊買那些孵豆芽的東西呀? 我也想要自己孵芽菜..,嘿嘿..
bye-bye Max_Lai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