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88154921 wrote:竹筷包裝有李白的詩,...(恕刪) 讓開! 給專業的來!!!!!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永武:「孤帆遠影碧空盡」,作碧空的,不止是『唐詩三百首』,明嘉靖本李太白詩(指四部叢刊影印蕭山朱氏所藏明嘉靖癸部雲鵬刊本),就是做「碧空」,《唐詩三百首》是依從了它的字句。由於《唐詩三百首》流行普遍,幾乎大家朗朗上口說的是「孤帆遠影碧空盡」了。其實宋代的刻本《李太白文集》(指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宋本,臺灣學生書局曾影印),便作「孤帆遠影碧空盡」,不但「空」作「山」字,而且在「影」字下注明「一作映」,可見宋代時整句詩有作「孤帆遠影碧山盡」的了。且看陸放翁的(入蜀記)引李白詩,正作「征帆遠映碧山盡」,並是說:「帆檣映遠,山尤可觀」,可知陸游當時所讀的李白詩是「征帆遠映碧山盡」,「映」字和「山」字和宋刻本十分符合。現 在我們在甘肅的敦煌石室,發現一張唐代人手抄的詩卷,其中李白詩有四十三首(今藏在巴黎,編號為伯字第二五六七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首在正其 中。這詩的第三句: 「孤帆遠影綠山盡」,宋本和它相差得最少,到了明本法本,字句相差愈來愈大了。唐人的抄本年代最接近李白活動的年代,當然可信度最高。我以為天高氣爽的 「碧空」大抵適宜描寫秋季九月,而「碧山」、「綠山」才與上文春季「三月」相應,「碧」與「綠」意義相通,又同盪入聲,在聲響上也有多大出入,原文應作 「綠山」或「碧山」才對。至於「遠影」作遠映」,細品味,「遠影」就是指「孤帆」,孤帆才成那「遠影」,所以「「孤帆遠影」四字的意思多少有些重複,原作 是「遠映」要高明一些。陸放翁所說; 帆檣映遠,山尤可觀」的詩境自然顯得更美些。有人說黃鶴樓近處並沒有山,那麼山在遠天,作「映」字比作「影」字就更好了。「孤帆遠影綠山盡」,將江上的風光時令寫得具體而鮮明,那綠山、遠帆、江流、天光、遠近有序從很前直寫到水天一線處,充份地表現出精心布罝的空間深度感。----------------摘錄自《國文天地》七十四年七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