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從歷史的角度討論台灣人反抗

本討論串只討論到日據時代,之後的為了避免變成政治文故不討論


剛剛看了TDFA的FB,(Facebook請搜尋Taiwan Defensive Firearms Association不要再私訊問了)

其實歷史上的亞洲帝王文化一直有大政府全能的思想,但不告訴你帝王政府失靈或者暴政該怎麼辦

基本上只叫你服從,但沒告訴你服從的對等或對價關係。




反抗荷蘭人:麻豆溪事件、蕭壟事件

反抗清朝:大甲西社番亂、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施九緞事件

反抗日本人:劉永福黑旗軍、苗栗事件、西來庵事件、霧社事件......



歷史上的台灣我認為反抗暴政的能力與意願都是有的,差別在於組織能力與資源

很多時候統治者是以(準)戰爭的規格來面對民眾,這相當不公平但也沒辦法



台灣人雖然有反骨的歷史,但我認為那些血統與DNA都被殺光殆盡,活下來的應該都是順民

就算不是順民,家庭文化也會告訴你不要做出頭鳥,要乖乖的跟別人一樣,按照別人的安排




這樣的文化造成我們前幾年在產品上的創新創意不夠,工作上也是血汗代工順從

我覺得都有關係,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想法如何呢?



2012-06-03 22: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角度 台灣
標準的不會生怪床歪的理論,

要比人民的服從性,日本人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吧!

但全亞洲創造力最強、專利技術最多的也是日本人,有人對這點有懷疑嗎?

所以人民對政府的服從性,跟是不是有創意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
完美女神
其實還好耶 最主要看歷史誰寫 即使日本統治晚期 仍有人在南部山上稱帝 日本人也未取締成功
我的長輩說過一件事,我的家族已經在台灣生長數百年,其實也說到自己,不過那時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分享一下:

台灣最早的移民,其實大多數都是在中國大陸生活不下去,也就是被中國大陸淘汰的人,一般人的文明水準真的不高、競爭力很低,所以在中國大陸活不下去,才會想移民到台灣,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地方可以活下去。加上一開始來台灣的人,大多是海盜之類,也不怎麼優秀,如鄭成功這群海盜。

因此,台灣人的血液就是充滿草根性、並且很土、容易屈服,寧願放棄權利,只要能活下去,就好。

這是為什麼,台灣人總是受到外來政權統治,即使是稍有反抗,也不會持久,容易被招安。版主舉的一些例子,其實都以失敗收場;以近代的案例來說,就數228時期,謝雪紅佔領基隆機場最為激烈,但是其他人寧願顧肚子就好,當然不會成功了。

台灣是看不到韓國、日本的抗議場面的,一句「安定」,就可以偷掉台灣人的心,也就是這樣,台灣的歷史永遠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一部份,我們身為後代,又能如何呢?

閒聊區討論這個,真的有點嚴肅,也容易被管理員回收,版大,您真的要在這裡討論嗎?

============================
更正:
謝雪紅是佔領嘉義機場。

寫太快了....筆誤。
民族性有意思 被稱為最愛國的美國人會稱蘋果產值超過160個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
但從來不會有人說郭董超過幾個國家
howieshang wrote:
我的長輩說過一件事,我的家族已經在台灣生長數百年,其實也說到自己,不過那時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分享一下:

台灣最早的移民,其實大多數都是在中國大陸生活不下去,也就是被中國大陸淘汰的人,一般人的文明水準真的不高、競爭力很低,所以在中國大陸活不下去,才會想移民到台灣,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地方可以活下去。加上一開始來台灣的人,大多是海盜之類,也不怎麼優秀,如鄭成功這群海盜。




感謝您的分享,相當具有建設性

不知道您長輩是從那邊得到這類的看法呢

小弟的看法也類似喔

從古自今,
從西到東,
刺頭總是那一小群人,
殺掉一批刺頭,拉上一批自己人,
就不攻自破了。

台灣的刺頭們,經歷那麼多的反抗期,
抗荷、抗清、抗日,
抗日早期是武裝抗日,後期是非武裝抗日,
武裝抗日的時候,已經殺掉一批,
非武裝抗日,用皇民化拉上一批,
統治上就粉方便了。

蔣公也是如此,殺掉前日治時代的政客與刺頭,
再拉上投靠自己的政客,
抹殺台灣日治時代反抗的歷史,
統治上就粉方便了。

胡羅菠加大棒,
才是王道。
howieshang wrote:
我的長輩說過一件事,...(恕刪)

海盜說,可有憑據?歷史記載也僅是倭寇勢大而已,要當海賊當然要佔重要航道,何必到台灣?以小離島為據點比較可能,當時可沒機械動力船,沒必要冒風險到遠遠的台灣。

我的祖先如你所言,在大陸窮沒土地,大陸生活不下去,只好來台開墾,許多類似的電視電影都有描述,無論英移民美國大陸或是日本移民美國,其實本質上大同小異,開墾就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土地,開始新生活,有土斯有財。
聽老人家言以前家族歷史,有富起也有敗落,台灣新生代都應該回家向老人家討教瞭解一下家族史。
我砲故我在
M1A2 SEP V2 wrote:
本討論串只討論到日據...(恕刪)



樓主您提到「反抗性格」與「產品創意」的關聯性,以我們的鄰國日本做例子,日本人在產業上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但他們的民族性卻是偏向「順從」與「合群」,這點從311大地震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的順從性格並未阻礙他們的創意與發明。


從「動機」來看台灣人的反抗(或被反抗),大致可分為「以自我為中心」和「以利他為中心」。不可否認,我們都有天生堅固的「我執」,總習慣以自我觀感來思考。當我們「自認為」憤怒與反抗的情緒可以滿足個人或小我的「自我認同」時,是否有認真思考過其他人的觀感,以及對整體社會的影響?


除了「反抗」與「憤怒」的情緒外,其實台灣人也同時具有另一種同樣有力卻容易受到控制的精力,來解決遭遇到的困難,這就是基於利他的理性慈悲之態度,但許多人誤將此一珍貴的天性,看成是懦弱的表現。


當我們遇到不如意之事,當然可以嚴正的表達立場,但切記莫以「仇恨」或「自我」為出發點,否則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因為建立在的憤怒力量之上的報復行為,往往是盲目的,而且很少會擊中目標!



0110101 1001010
台灣人的反抗?
不如從歷史的角度談談台灣人的內鬥,
台灣的發展史中,從漢人移民到台灣就是一連串的內鬥史,
語言不同者相鬥,語言相同但口音不同也要鬥,
拜的神相同也要鬥,不同更要鬥,隔了一條河一坐山,就是外人.
反正就是人們之間分的很清楚,

現代也依樣.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