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還不錯的紀錄片吧,大家可以看一看
http://www.realma.com/guide/
real video格式
352kbps
700kbps
相關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040527/39/ooe1.html
阿宏故事 吳念真紀錄隔代教養問題
住在瑞芳山區,被父母遺棄,由阿祖帶大的小孩,阿宏的故事,引起社會的迴響,導演吳念真用紀錄片,紀錄阿宏的成長故事,這個故事反映台灣社會隔代教養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在全台灣的小學中,每10個小孩,就有一個小孩是由阿公或是阿媽帶大的小孩。
阿宏,一個由阿祖帶大的小孩,沒有父母的疼愛,導演吳念真用紀錄片的方式,拍下了台灣社會潛在的社會問題。導演吳念真:「為什麼父母把小孩子生下來之後,把小孩子當成什麼,這是比較大的感慨啦!也許他有很多無奈的原因,問題是,既然是你創造出來的生命,就應該負責任。」導演吳念真:「他們是活在一個,起碼是衣食無缺,起碼有一定的規範。」
阿宏的故事反映了台灣社會隔代教養的問題,也就是小孩都是由阿嬤或是阿公帶大的,在全台灣的小學中每10個就有一個小孩,父母親不在身邊。
商周總編輯王文靜:「現在的爸媽,愛自己更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流浪狗,不是生了之後就把他們隨便丟棄,為什麼流浪狗的問題也反映在對孩子的這件事情上面。」
在台灣社會的角落,還有多少個阿宏,這些小孩需要更多的關心。
http://www.udn.com/2004/5/26/NEWS/NATIONAL/NATS5/2042866.shtml
隔代教養的悲 吳念真鏡頭裡的真
【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重回侯硐,導演吳念真心中的感覺,就如記憶中多雨的侯硐,陰沈又潮濕。當年,回到侯硐,吳念真用鏡頭紀念了他與他「多桑」之間複雜的父子親情。今年再回侯硐,鏡頭裡的主角變成了應該是讀小一,卻還在念幼稚園大班的阿宏,以及一手帶大他,已高齡71歲的阿祖。隔代教養所洐生的問題,透過鏡頭,阿宏的未來,就像侯峒灰暗的天空,壓得吳念真透不過氣來。
商周明天下午舉行「阿祖的兒子」紀錄片的首映會,並舉辦「成長與成功」座談會,吳念真導演及台灣大哥大董事長暨富邦金控執行長蔡明忠先生將會出席對談。5月29日、30日台視、華視、民視、公視與緯來、中天、非凡、人間衛視與好消息等九家電視頻道都將播出這部紀錄片,同時,國際知名網站Real MA亦加入聯播,民眾可直接上網www.realma.com同步收看。
或許真是宿命,阿祖的女兒,17歲時帶回一個外孫女交給阿祖教養,等到外孫女17歲了,又帶回一個曾外孫阿宏,同樣交給阿祖教養,「阿祖的一輩子都在帶孩子。」就像沒有了煤礦的侯硐,繁華落盡,將來能否重生?是希望?還是絕望?吳念真說,貧窮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隔代教養所衍生的家庭教育,才是影響阿宏未來最重要的因素。鏡頭下的阿宏,正是台灣偏遠鄉鎮普遍存在的隔代教養的縮影。
吳念真問阿祖,對阿宏未來的期待,阿祖的回答,在吳念真的意料之中,「最多念到國中,然後就去做工。」對71歲的阿祖而言,她能做的,就只是讓阿宏三餐有飯吃,不要挨餓,至於教育能不能當飯吃?阿祖學會了離家出走的女兒與孫女兒的逃避,不敢想,也不願去想。大人逃避問題,對小孩子是極端不公平的。離開侯硐回到台北,吳念真立刻告誡兒子,以後絕對不能把孫子交給他帶,「敢生,就要自己負責養。」
被阿祖和兩位舅公帶大的阿宏,舉止早熟得像個小大人,有樣學樣所出現的行為偏差,則讓吳念真心疼又心驚。「土狗傷主,舅公用刀砍狗,最後還要被狗咬傷臉的阿宏也補上一刀。」吳念真透露,整天喝得醉茫茫的舅公,不離口的三字經,他可以透過後製消音,可是不良的身教造成阿宏的行為偏差,吳念真決定讓這段令他心驚膽顫的血腥畫面成為紀錄片的漏網鏡頭。
面對攝影機,一開始阿祖的態度是排斥的。「家裡窮,不必讓別人都知道。」吳念真眼中的阿祖,是個愛面子的老人家。要進廚房跟拍阿祖煮飯的畫面,阿祖也不許,因為沒菜、怕難看。阿宏、阿祖,再加上兩位舅公,和舅公的兩個念國中的兒子,一家六口的晚餐就是一鍋白飯配自家種的韭菜。要拍阿祖帶著阿宏到菜市場買菜,吳念真自掏腰包,拿了2000元堅持要給阿祖當買菜錢,推辭不了的阿祖「趁機」從菜市場裡買回來一大堆生活用品、食物和衣服。阿祖說,有東西可以拍了,但真實卻近乎殘酷的人性,讓吳念真拍不下去。
阿祖希望吳念真拍的紀錄片,在電視台播出後,能夠幫她找回失聯已久的孫女,回家分擔責任。整天喝得醉茫茫的舅公則一心掛念著播出後,是否會收到社會捐助的善款。吳念真擔心過多的捐款,只會對這個原本就混亂的家庭關係更加大亂,「我真的不想再回侯硐拍續集。」吳念真說。
【2004/05/26 聯合晚報】
http://www.udn.com/2004/5/26/NEWS/NATIONAL/NATS5/2042795.shtml
隔代兒阿宏 4歲學洗衣 6歲背20斤米
【記者韓青秀/瑞芳報導】
六歲的孩子該是什麼樣?玩電動、學英文,手上拿著麥當勞?在荒遠的山城瑞芳,有一個六歲的小男孩「阿宏」,他不曾擁有玩具,不會國語,連數字也不識,當別的孩子依偎父母撒嬌吃糖之際;阿宏卻得背著20斤的白米,跟著「阿祖」,爬上一百多階樓梯回家。
阿宏,一個被父母遺忘的孩子,從小由71歲的外曾祖母拉拔長大。他是台灣數以萬計隔代教養兒的典型代表。
阿宏八個月大的時候,就被17歲的小媽媽送到瑞芳鎮的外曾祖母家,年輕慒懂的父母從此成為「落跑父母」一去不返,原本說好一個月給一萬五千元撫養費,六年來只給過八千元,連家中被象神颱風侵襲造成土石流,都不曾回來看過一眼,全家靠拾荒撿剩菜和生病的舅公打零工維生。
貧困的夢饜脅迫著老弱病重的阿宏一家六口。外曾祖母周玉霞說,全家曾窮到只剩八塊錢,只好買麵粉和著水吞下,由於缺錢,阿宏從一歲就不再包尿布了,尿床就挨來一陣打罵,小小的他懂得半夜在漆黑的房間醒來,要憋住尿意,不能為所欲為,四歲的時候,就學會洗完澡後要把自己的衣服洗乾淨。
阿宏還會跟著外曾祖母到鎮上買米,並要把20斤白米背回家,阿宏總是漲紅著臉、停停歇歇,搬上一百多階樓梯。談到阿宏,周玉霞臉上泛起笑意,稱讚阿宏是個貼心的孩子,學校發小點心,小阿宏會刻意留起來,帶回家給阿祖品嚐。
「我要跟阿祖住在一起!」每當有人問阿宏想不想媽媽,好強的他不願意輕易顯露,稚嫩的臉上露著倔強,撇撇小嘴:「媽媽不要我,我也不想理她!」
但是今年隨著阿祖到廟裏進香時,六歲的小娃娃再也彆不住了,咚地一聲,跪在地上祈求:「希望媽媽趕快回來」,一旁的阿祖再也忍不住淚水,每回想起來,滾燙的淚沿著皺紋一路流成河。
這條河的名字,叫做「隔代教養」,湍急險峻的河面上,全靠阿祖和阿宏勉力相依。外曾祖母是小阿宏的整個世界,他向阿祖許下心願,「你要好好活著,我長大買豬肉給你吃,還要買車載你出去玩」。
【記者韓青秀/瑞芳報導】
像張白紙一樣,阿宏在今年2月上學以前,連基本數字概念「123」都不知道,如今,每天早上小阿宏都興奮地牽著外曾祖母的手,一路雀躍地要上學念書,因為每一樣東西對他都充滿新鮮。
早上7時30分,外曾祖母周玉霞一如往常,牽著阿宏上學,夏日的早晨,陽光很暖,好奇的小阿宏突然指著路旁問:「那是芭樂嗎?」阿祖笑了:「那是葫蘆啦!」她露出安慰的眼神,阿宏上學後變得對什麼都好奇,也變得更有禮貌。
幼稚園主任吳惠玲就說,阿宏從小缺乏外在文化刺激,錯過了幼兒三歲的語言敏感期,心智成熟度只有三歲,總是班上回答問題最大聲的人。阿宏現在還沒辦法背出阿拉數字1到10,然而他卻每天提早半小時到學校跟老師複習功課。
當被問到喜歡上學嗎?小阿宏眼睛彎成一條線,害羞地抿著嘴笑,其實阿宏第一天上學時,高興地清晨五點就起床準備出門,連星期六、日都拖著阿祖送他上學,搞到外曾祖母沒辦法去拜託老師跟阿宏解釋,為什麼周末不必到學校。
吳惠玲表示,可能是缺乏母愛,阿宏格外喜歡跟女老師接近,對班上女同學也特別體貼,看到小女生哭泣,還會主動遞衛生紙擦眼淚,不過小阿宏也會不好意思,總會說:「大家都是我的朋友啦」。
【2004/05/26 聯合晚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