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曆(夏曆)中安排有廿四節氣,和季節、氣候有密切關係,以為廣大農村經營農事之參考,因此又稱農曆。閏月的安置是根據廿四節氣而定,把不含「中氣」的月份或只含一個「節氣」的朔望月定作閏月,並以上一月的名稱為名,稱「閏某月」。
1995年農曆八月份之後的一個月內(九月廿五日到十月廿三日)只有一個節氣,就是十月九日的「寒露」(請參閱天文年鑑),於是本月份就成為「閏八月」。1998年農曆五月份(5/26-6/23)之後的一個月內(六月廿四日到七月廿二日)只有一個節氣,就是七月七日(農曆十四日)的「小暑」(請參閱1998天文年鑑),於是本月份就成為「閏五月」。2001年農曆四月份自四月23日起至五月22日止,包含了五月五日的「立夏」以及五月廿一日的「小滿」,下個月的農曆初一是五月23日,農曆月底(29日)是六月20日,僅包含六月五日的「芒種」,因此這個月就成為閏月,並以上個月為名,是「閏四月」。( 請參閱2001年節氣表)
由於春分到秋分期間,地球經過遠日點,運動較慢(今年就超過186天) , 所以兩個中氣間間隔的時間就長,而月亮繞地球的週期變化不大,因此不含中氣的機會變大,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多些。古代曆法家取冬至為一年的開始,自冬至點到次一年的冬至點整個回歸年的時間平分為十二等份,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兩個中氣間的長度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節氣名稱以黃河流域地區的寒暑變化及耕耘播種之農時命名。
農曆十二月(臘月)時的地球在近日點附近, 運動較快速,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少很多,想要過兩個中秋節是可能的,而過兩個「除夕」,就太難了。經過統計(參見下表),從西元1849年起至2031年止,閏五月的次數最多;閏正月、閏十一月、閏十二月則沒有發生過;閏九月則僅2014年發生一次。從統計表中亦可知:閏月的分佈並無規律性。
表二:1849年至2031年閏月分佈表
閏月
發生閏月年份
閏二月
1890、1909、1917、1928、1947、2004、2023。
閏三月
1860、1879、1898、1936、1955、1966、1993、2031。
閏四月
1849、1868、1887、1906、1925、1944、1963、1974、1982、2001、2012、2020。
閏五月
1857、1865、1876、1884、1895、1903、1914、1922、1933、1952、1971、1990、1998、2009、2028。
閏六月
1873、1892、1911、1930、1941、1960、1979、1987、2017、2025。
閏七月
1854、1881、1919、1938、1949、1968、2006。
閏八月
1851、1862、1900、1957、1976、1995。
閏九月
2014.
閏十月
1870、1984。
真的有這習俗嗎? 有多少大大們知道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