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了一百多樓,兩方一點共識都沒有,乍看之下話題很多,其實都是圍繞著兩個中心點在轉,輔助自己的論點罷了。
我自己總結一下:
1.站在七年級生立場說話一方的意見:
希望勞方守法,該給加班費就給,不希望將責任制無限上綱,不希望過勞死,也不希望因為這種"合理的要求",而被冠上一頂"爛草莓"的帽子。
2.老一輩及勞方意見: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與其上網抱怨/取暖,不如把時間花在自我充實上。
這樣子我看討論到一千樓都不會有結果,兩方講來講去根本是兩件事,鬼打牆嘛!
=============================================================
雙方討論,假設變因全部都沒設定好,結果一百多樓只是流於嘴砲罷了,事倍功半,浪費大家的時間跟力氣。
要討論,就先設定好假設。
例如說,如果要討論七年級大學生與20年前相比素質低下,就應該拿同樣的兩組對照。例如:N年前,台大某某系90分的畢業生,跟七年級台大某某系90分的畢業生,相比之下如何如何。而不是像某些"前輩"一張嘴把所有人全部說出去,以前大學生怎樣怎樣,現在大學生怎樣怎樣。誰知道是怎樣對照?是在拿以前的台大跟自己面試過的三~四流大學比嗎?能比嗎?這種比法你好意思說嗎?就算要這樣比,以前的大學生你又知道素質多好,就沒草莓?那時候你也還在讀書吧?你又面試過多少人?還是就是因人廢言,資歷差的就是沒資格說話,就是比較差?咳.....扯遠了,這不是我要討論的。
先不提七年級上不上進(如果前輩們真的都這麼上進,台灣怎麼會變這樣?怪七年級?),現在的就業環境就是惡劣。
證據:
現象1:台灣勞工工時很長。
註: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數據,台灣工時為世界14。看起來不高對吧?請繼續看下去。
現象2:許多公司加班不給加班費,濫用責任制。
其實光是工時長並不算甚麼,因為有加班費拿嘛,這是個人自由,想多領就多加班,爆肝也是個人的選擇,怪不得人,但是加上現象2就非常可惡了。現況是台灣許多公司濫用責任制,導致台灣勞工高工時,卻低收入,正常上下班就用考績來壓死你,甚至更可惡的是用許多言語暴力,包含辱罵新鮮人為"爛草莓"。
我舉兩個自己的例子來佐證這現象1+2。
例一:我朋友在某腳踏車公司(不是店喔!)上班,做生產研發,"可以"報加班,但是一個月不得報超過n小時,但實際加班的時數為nx2以上。這個例子聽起來,比我爬隔壁樓的時候看到的例子(六點到先去打卡然後再繼續去做事),相對人道了。這個例子推翻了洛桑管理學院的統計,台灣人的實際工時其實應該更高。
例二:我去某LED公司面試助理工程師時,面試的是RD的小主管,他說本公司是責任制,每天加班到12點以後是常態,凌晨一兩點辦公室至少還有六成在加班。每天早上7(or8,忘記了):20開早會,每個人一定要到,也不能遲到,也不管你昨天加班到幾點。我問說那助工一個月大概多少,人資說2xK,那一樣要加班到這麼晚嗎?小主管只說主管交辦的事項做完,核准了就可以走。這間LED公司非常有名,離職率出了名高,去Google一下就有。這例子同時包含現象1跟2,要不要請科技業的前輩們踹共一下,看看台灣有多少公司是這樣。
還不承認台灣就業環境惡劣?
再來,
現象3:物價高漲。
我最愛吃滷肉飯了,10~15年前,我家附近一碗小碗的10塊,大碗15塊。現在咧?小碗的25,大碗的35。鹽酥雞本來一份25,現在已經逼近50了!

十幾年來,薪水沒漲,工時長了,東西都變貴了。去ptt科技業版,有個大大有做薪水統計,上去登錄的人也不少了。有空可以去看看台灣科技人現在有多可憐,扣除掉極端值,其實大部分人的年薪都落在60~90萬。如果有人要說產業不同,薪資結構也不同,好,我先回你,科技業在台灣普遍的薪水應該算是高了,還有甚麼產業均年薪可以破60~90的?(別跟我說CHT

現在整體的就業環境只有"惡劣"可以形容,就算有少數"良心企業",那有多少缺?台灣勞動人口在千萬上下,可以照顧到多少人?已經不是"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可以帶過,老一輩的難道不需要負責,就只會說七年級是草莓,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沒聽過嗎?
我相信現在很多前輩應該也還是受薪階級,將制度變合理是"所有"受薪階級的勞工都能夠受惠,別再亂冠"草莓"一詞在七年級身上,草莓一詞本來發明來是針對"五年級"的。
講這麼多,我要闡述的重點只有三個。
1.反對責任制無限上綱,要加班,請給錢。
2.請不要將要求合理制度的七年級生打為"草莓族"。
3.請前輩們好好檢討,為什麼台灣現在的就業環境這麼惡劣?為什麼前輩只會cost down而不會轉型?

================================================================
轉貼自本棟149樓。
spencerk wrote:
小弟已經表達過一百次了
樹立勞資對立, 對勞資雙方都無好處
不要把全部的老闆都想成是無良的豺狼
正如同社會新鮮人未必人人都是草莓是相同道理的
若自認本身不是一個幹老闆的料
跟對一位好老闆, 好好的做才是王道
這段話我完全同意,也不違背我發文的用意。
我本無意將資方塑造成豺狼虎豹,只是看不下去三不五時就看到新聞,論壇等,把新鮮人一竿子鬥臭,好像台灣經濟不好沒法前進,都是因為七年級太爛,太草莓。
所以我發這篇文,希望以正視聽。
另一方面,台灣就業環境惡劣的程度也真的是每況愈下,"所得十年不漲" "物價節節攀升" "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 全部都是月經文,相信也有許多人有所經歷與體會。這全部都是事實,也不是只有一兩件個案。
七年級生要記住這段時光,70年次的也30歲了,也有人當初中階主管了,再過十年,勞動市場的中高階主管會陸陸續續改朝換代,當中也不乏有人會出來創業,希望大家不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良好的就業環境,是靠你我創造出來的,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我們記住教訓,大家遲早要生兒育女的,要記得留給下一代良性競爭的環境,不要靠鬥臭新鮮人,以及壓低所得和剝削勞工。
=================================================================
5/14更新
opelisc2000網友的邏輯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樣米真的可以養出百樣人。
關於這些概念,如: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努力"
"國外比較好的話,有本事就去國外"
請問如果台灣的資方都有這些觀念,會造就甚麼樣子的社會環境?我來說說。
1.現在的社會環境越來越惡劣,大家需要會的技能越來越多,但是薪水卻越來越少,物價也越來越高,勞工的邊際效益一直在遞減。
2.有能力的真的都出國了,台灣的人才市場只有劣幣驅逐良幣,有些人還以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可以拿現在的薪水,殊不知,只是運氣好罷了。
我舉個例子好了,大家去google"我愛台灣,可是台灣不愛我",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接著去想想有多少這樣的人才被迫離鄉背景去國外工作。
當努力爆肝成為人才衡量的價值時,台灣進步的動力在哪?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怎麼會扭曲成這樣?
如果能,誰不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家鄉工作,每天好好的上班八小時,下班回家陪陪家人,或是可以額外的充實自我,甚至好好休息。
很多人才喜歡台灣的環境,台灣卻沒有這個環境容納這些人才,但是有人卻不好好檢討,反而還說有本事就出國。的確,很多人才都出國了,台灣的環境就繼續被這種人弄臭,真是可悲。
請各位要有個觀念:人的價值應該在於創造力,企業要追求的應該是高附加價值的東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