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廢核電 改用燃煤、天然氣替用 一度電12元 您的家用電費會提升多少錢
夏季用電 一度電 18元
燃煤、天然氣另外加收空污費 50元
以上的電費是假設
andy9999 wrote:
如果廢核電 改用燃煤、天然氣替用 一度電12元 您的家用電費會提升多少錢
夏季用電 一度電 18元
燃煤、天然氣另外加收空污費 50元
以上的電費是假設...(恕刪)
台電天然氣平均每度發電成本是三.四元,是煤的一.二三倍

歐洲的德國、義大利及瑞士已承諾降低或結束核電計畫,連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歐蘭德也誓言在當選後將逐步把法國對核電的依賴度降低三分之一
台電發言人李鴻洲表示,目前台灣實際備用容量率為百分之廿點六,三座核電廠若不運轉,這個比率將驟降至百分之六。「備用容量率」,即為備用電量除上每小時尖峰負載量。依據經濟部能源局所訂定的標準,最低需達到百分之十六。
三座核電廠若不運轉,這個比率將驟降至百分之六
意思是停了三座核電,電還有百分之六可用
以後led燈流行的話
每戶省個百分之十的電這樣就有,最低需達到百分之十六。
我看是沒問題的


maxboss wrote:
核電不安全大家都知道...(恕刪)
同意+1
我覺得務實的做法還是去研究更安全的核系統。
取代核系統太難了,最有效率的能量轉換還是以核衰變最好。
最終的目標當然是核融合,
可惜的是台灣很難也沒有經費去研究這玩意兒,
美國有實驗過,
但是光是聚集能量到達核融合的能量幾乎就抵銷掉核融合出來的能量,
所以目前卡在這裡。
如果需要100單位的能量去達到核融合,但是結果只產出120單位的能量,
考慮機具、原料等等的資本,這樣子就算能夠產生核融合,也沒有商業價值。
為什麼商業價值很重要,
因為這樣才有資本正循環,
生質能源最難實行的問題就是商業價值不夠或是不夠穩定。
像是生質能源還會連帶影響糧食價格,這也是另外一種副效應。
前面有提到很多能源的產生方式,例如潮汐、地熱、風力、水力,
這些當然都是很棒的發展,但是會因為地形和緯度有不同的商業價值。
例如在地中海,風力插滿地阿,因為有穩定的西風,所以不是問題。
在瑞典、挪威這些冰河產生出來的破碎海岸峽谷,當然很適合用潮汐發電,
在薩哈拉,太陽能發電是穩定的(但是還需要考慮沙塵和輸電網)
台灣不是沒有季風、不是沒有雨、不是沒有太陽,
但是都不穩定,不穩定的代價就是沒有穩定的輸出。
電是種很難儲存的東西,發電機發出來如果沒有用掉就"沒了"。
當然可以用很多方式儲存,例如位移(日月潭水庫調節)
美國太陽爐利用一種鹽岩,就是利用白天吸收的熱量融化這種岩石並讓他達到液態,在晚間可以釋放熱來帶動發電機。
(這種方式的問題是如果熱能不足,岩鹽沒辦法達到液態了話,會凝固而且阻塞整個儲存系統,更慘的就報銷了,這就是風險)
台灣不能說沒有發展的餘地,但是要穩定就已經很困難了,
重點還要"便宜",沒這麼好的事情。

核能我覺得是發展的目標,
但是處理、儲存和運作的方式可以盡善盡美。
但是台灣這種方式我就覺得很差,
非核家園當初喊的很好,但是後來又反悔,核四又拆不掉,
拆不掉又改,改了又自己畫,自己畫的跟原廠又不一樣,錢又已經燒了。

怎麼會這樣,繞了一大圈什麼都沒有而且還白花"好大一筆錢",
這些錢拿來研究更好的二氧化碳捕捉系統、燃燒率更好的煤炭燃燒機制,不是更好嗎?
結果繞了一大圈出來一個"不曉得安不安全的"核能發電廠...

好吧,好結果就是爆了台北的房價就歸於平淡了。
這也算另類的"公平"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