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的一本雜誌上看到的一則報導。時空背景為1960年代,山東省某共軍軍營,有一天,出現了一個中年男人,農民打扮,在軍營大門外打探。衛兵覺得奇怪,上前詢問。中年男人用著濃厚的魯南口音回答說,他是來找當兵的外甥。
衛兵傳達下去,並把他請到會客室。經查,這位鄉下農民的外甥,確實是在這個軍營當兵,只不過前一陣子出公差時受了傷,現在躺在醫院裡。部隊前不久才寫信通知家屬,沒想到他舅舅這麼快就來了。
士兵所屬連的連長決定親自會見這士兵的舅舅,當面告知他外甥的情況。
連長進了會客室,與中年男人這寒喧了一番,為他倒茶,打算先閒聊幾句,再找機會告知他外甥的狀況。閒聊的過程中,連長逐漸在這鄉下農民身上意識到幾點不尋常之處:他似乎很緊張,眼神像是在打探什麼;身上除了打扮是個農民,皮膚欠缺了農民飽經風霜的粗糙,指甲乾淨,連個泥巴都沒有。這些跡象顯示:這個「農民」可能不是尋常人物。起了疑心的連長,先安撫眼前這個可疑人物,打算見機行事。他藉故離開會客室,私下傳令下去,趕緊查這名士兵是否真有這麼一個「舅舅」。經過幾番傳令往返後,發現一個事實:眼前的這個中年男人,確實不是該名士兵的舅舅。
由於事證確鑿,中年男人當下被逮捕。在審理過程中,他承認自己是台灣花蓮人,國防部軍情局訓練的情報員,這次主要是來大陸潛伏打探軍情。原來,先前的潛伏人員,在鄉間民家截收郵件,知道一名共軍士兵受傷住院的消息,於是就由台灣派遣這個經過訓練的情報員,假冒士兵舅舅的身分,大膽地到軍營收集情報。
中共審案的人在偵訊過程中,對這名出身台灣花蓮的中年男人,卻能被台灣軍情單位培訓,講出一口唯妙唯肖的山東魯南口音,驚佩不已云云。
我看完這篇大陸雜誌的報導,說實在,對於故事的真實性半信半疑。我不知道軍情局甄選情報員的過程,但把一個出身花蓮的歐吉桑培養成一個有語言天份的情報工作者,完全超出我的想像。當年,國軍部隊山東出身的人員並不少,找任何一個人擔當這份工作,都遠比一個連山東都沒見過的本省籍歐吉桑來得有勝算,軍情局為何要做這麼一個沒把握的投資?再考慮到歐吉桑的成長背景:前半生接受日本教育,成年後才開始接觸國語,根本就是和李登輝同一世代。他必須是個怎樣的天縱英明、不世出的天才,才能突破天生腔調的限制,講出一口連山東老鄉都折服的方言?而這麼一個人,就這麼湊巧,被我們的軍情局給網羅了?
我再三玩味這篇大陸的「內幕報導」,至今仍覺得這極有可能是一個不懂得台灣詳情的無聊文人,刻意捏造出來的誇張故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