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原來台灣是富有國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去計算
台灣以三萬五六○四美元(約台幣一○五萬元)
竟然算出台灣是富有國中排名第21名

是誰購買力這麼強,有辦法讓台灣人GDP衝到105萬
還是說我和我生活週遭的人都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不然怎麼會差這麼多
難道是因為我住在高雄的關係嗎?不解~~~~
2012-02-28 17:2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maxboss wrote: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去計算
台灣以三萬五六○四美元(約台幣一○五萬元)
竟然算出台灣是富有國中排名第21名

是誰購買力這麼強,有辦法讓台灣人GDP衝到105萬
還是說我和我生活週遭的人都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不然怎麼會差這麼多
難道是因為我住在高雄的關係嗎?不解~~~~...(恕刪)


平均值高

但標準差也很高

懂了吧

應該要用眾數比較好

maxboss wrote: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去計算

你沒聽說過...兩個教授打賭吃牛屎的故事嗎??

如果有開發票的話...這兩位教授就替國家增加了兩億的GDP了
maxboss wrote: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恕刪)

無感

maxboss wrote: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恕刪)

這個問題,除非你知道什麼是PPP的定義,不然討論也沒意義。
D600 FM2 SB800 35/2 50/1.4 85/1.8 AIS105/2.5 T124 T2470 & 70 300VC 小小黑VR
人均GDP有兩種統計方法,一種是按匯率計算的,稱之為名目GDP、實質GDP,英文是GDP(nominal),也即各國把GDP計算出來之後按照對美元的匯率轉換成美元的數值;另一種是按照"購買力平價"(Pe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折合成美元的數值。

匯率很容易理解了,那麼PPP又是什麼呢?原來,按照匯率對貨幣進行折算,並不能保證折算後的貨幣仍然具有相同的購買力。舉例來說,300日元在日本可以購買一個漢堡,折合成20元人民幣後,在中國可以購買2-3個漢堡。從這個意義來說7、8元左右的人民幣和300日元的購買力是相同的(當然實際上的PPP計算不會這麼簡單,這裡只是舉例而已)。

因此,按照購買力折算後的GDP,就稱為GDP(PPP)。通常來說,不加任何修飾直接說GDP的話,應該是指nominal .
http://www.foblc.com/guojimaoyi/average-gdp-ranking.html

wiki購買力平價
概述
購買力平價匯率對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較精準。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品質的惡化。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一個測量購買力平價的簡單例子就是由《經濟學人》雜誌所創的大麥克指數。該指標將各國的麥當勞分店的麥香堡漢堡(麥香堡)銷售價格進行了比較:如果一個麥香堡在美國的價格是4美元,而在英國是3英鎊,那麼美元與英鎊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3英鎊=4美元。假如在這個例子中美元和英鎊的匯率是1:1,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以後的真實匯率將會向購買力平價匯率靠攏。

對購買力平價理論的批評
假定所有國家的價格商品價的相等是錯誤的。不同國家的人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估價是不同的。例如一種在甲國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個國家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購買力平價不管這種情況。

匯率表示你的本國貨幣此刻在另一個國家的購買力,而購買力平價匯率跟你能在另一國購買多少東西無關。

多數數據來源都不提供計算購買力平價所用的商品,所以在統計學上具有欺騙性——例如可以通過精心的選擇所用的商品獲得對某國有利或者不利的結果。

購買力平價與生活水平
即使使用正確的購買力平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只能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整體產出值,而不能直接作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尺度。其它的指標,如住宅和校舍的質量、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污染程度、消費者保護法的力度等等,很難測定,並且未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反映出來。所以即使是用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要謹慎使用,因為它只是生活質量的眾多標準之一。

例如2002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40000美元,購買力平價調整後是27000美元,美國是37500美元,調整後為36000美元。但是美國的犯罪率較日本高,貧困人口和地區比重較日本大,而日本的人均國土面積也較美國小,國民享有的個人自由據稱比不上美國。而且生活質量還依賴於主觀判斷和個人好惡。最後,平均國內生產總值並不能表明財富分配是否平等。

2010年
GDP (nominal)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18,558 US$
GDP (PPP)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5,604 US$

就我臨時抱佛腳的理解
GDP (nominal)
會比較接近個人平均一年薪資所得

GDP (PPP)
以物價換算過的評比

平心而論
台灣"吃的"真的比很多地方便宜許多
(其他物價我就不確定了
--------------------------------------------------------

2010年
GDP (nominal)
Rank Country     US$
10 United States   46,860 US$
17 Japan       42,783 US$
25 Hong Kong     31,514 US$
33 Korea, South    20,756 US$
37 Taiwan       18,558 US$
GDP (PPP)
Rank Country     US$
07 United States   46,860 US$
08 Hong Kong     45,944 US$
21 Taiwan       35,604 US$
24 Japan       33,885 US$
26 Korea, South    29,997 US$
剛剛才曉得
因為PPP是以美國為基準
所以美國nominal與PPP的GDP是一樣的~

像是香港
因為美國物價高香港不少
所以香港的GDP以PPP後快追上美國了
--------------------------------------------------------
個人不懂經濟的
胡言幾語
如有誤請告知~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0) by GDP (nominal)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 by GDP (nominal)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0) by GDP (PPP)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 by GDP (PPP)
maxboss wrote: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恕刪)
等一下就會有人進來告訴大家台灣有多強, 別的地方有多不堪了.....

報導只要說台灣好, 這個資料就正確.
只要說台灣不好, 這個資料就不正確.
嫌屎臭卻又愛吃屎的人真怪....

maxboss wrote:
富比士按「購買力平價...(恕刪)


很正常啊!
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是由政府發布的,
然後富比士在拿這個數值去做計算,
問題出在"台灣的GDP數值是正確的嗎?"

一般GDP應該是指在"國內生產",
但台灣政府目前把台商在中國經營的金額也算在台灣GDP裡面,
例如總部在台灣.生產在中國,那怕總部只有2.3人而已,
中國生產的金額全算到台灣GDP裡面,
也就是從"台灣生產"變成"總部在台灣"即可,
所以GDP才會膨風不少,
上次新聞報導過了,GDP裡面真的在台灣內產的只有一半,
另一半是在別的地方生產的(大多在中國),
所以台灣GDP真正只有現在GDP的一半而已

不知道如果GDP砍一半後富比士再計算,
台灣排名多少?
小弟不太知道

Nvidia 在台灣生產的晶片
是要算台灣的 GDP 還是美國的 GDP 還是哪裡的 GDP?

國內生產毛額、總額 ... 不管它叫什麼額

一下籃球館排隊

一下子武陵塞車

老街十二萬人次
大概小弟也在這些以外,另外的世界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乙女座のシャカ wrote:
等一下就會有人進來告...(恕刪)


所以台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