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有紙幣之前,真的很難想像到用張紙就可以代表黃金....!
一用就八百年了..
-------------------------------------------------------------------------------------
宋朝紙幣防偽標識分三種
宋朝紙幣種類甚多,有會子、錢引,還有交子、關子、小鈔,以及只在局部流通的湖會、川會、關外銀會和荊南交子。交子最初不是紙幣,是民間商號發行的不記名存摺。會子最初也不是紙幣,是為換發交子而發行的期票。錢引最初也不是紙幣,是政府發給鹽商的提貨單。但是到後來,它們都搖身一變成了紙幣,由國家正式印行並強制流通。
紙幣都有防偽標識,宋朝紙幣的防偽標識分三種:紙、圖案、花押。當時印鈔,那紙是專用的,名叫“抄紙”(據我猜想,很可能是“鈔紙”的訛誤),用楮樹的皮做主料加工而成(所以宋朝文人多把紙幣稱作“楮幣”,個別文人犯酸,又稱紙幣為“楮先生”)。
北宋末年,四川成都有抄紙院,專門負責造紙,造出來的紙專門用來印鈔。這種紙是嚴禁外流的,那些造紙的工人也由國家包養和監控起來,防止他們跳槽到地下工廠為印假鈔者提供紙張。
再就是圖案。宋朝紙幣單面套色印刷,長方形,四週有花紋,中間是一段紅頭文件或一幅歷史故事,面值一般印在中上部位,或五百文,或一貫,或十貫、百貫不等。
最後是花押,也就是那種看起來很像漢字但又不是漢字的簽名,個別花押跟現代明星的簽名極為相似。不同的宋朝紙幣,花押的位置是不同的,有的印在紙幣的四角,有的印在紙幣的中心。特殊的紙張,複雜的圖案,再加上個性的花押,使得宋朝紙幣很難被印假鈔者迅速模倣。
http://big5.ce.cn/gate/big5/cathay.ce.cn/history/201001/05/t20100105_20744764.shtml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