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局仍在強大壓力下,決定維持南勢角到北投直通。不過,明年六月東門站通車後,新莊、蘆洲兩線也將由南勢角站出發,「三線共軌」下,各路線間隔拉長三分鐘以上不說,原中和線亦將減班,還可能出現轉車比直達快的荒謬現象,更引來三蘆居民不滿。"
剛剛用詞太激烈被刪了
大家一起來討論看看
捷運不分線此問題到底合不合理
多Y形減人潮 線線通台北車站
【聯合報╱劉家焜/資訊業、台北捷運公司前副段長(新北市)】
2011.12.08 01:49 am
台北捷運中期路網完成,路線分家之事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筆者曾做過捷運台北車站轉乘問題之研究,提供大家參考。
台北車站包含台鐵、高鐵、長途客運站等,是非常重要的運輸樞紐,若未來路網拆家,除影響通勤族外,對觀光及其他三鐵轉乘旅客必須拖一堆行李,花費更多時間消耗在旅行及轉乘之中,路線分家不能帶來更多的益處。
以路線運轉分析,可採行多Y形路線,讓線線通台北車站,同時又可減輕台北車站的轉乘問題。
路線安排的規畫,可調整成淡水—經台北車站—信義、石牌—經台北車站—新店、新店—經北門—松山、南勢角—經忠孝新生—新莊、忠孝新生—蘆洲、南勢角—經台北車站—昆陽、永寧—經台北車站—南港展覽館(或東延汐止)。
上述規畫的路線優勢在於,除了新莊線外,條條可通台北車站(新店—松山可由北門站接駁),南轉東之旅客也不需下車就可以直達東區,因此現行大部分旅客可以不用改變轉換車模式,台北車站可留下更多空間給其他三鐵轉乘之旅客,減少過多的轉車趟次。另外與機場捷運接軌,觀光遊客可由台北車站下車後,一趟車直達西門(永寧線)、饒河夜市(松山線)、士林夜市(淡水線)、通化夜市(信義線)、師大夜市(新店線)、樂華夜市(南勢角線)、南雅夜市(永寧線)等;同時,一趟車程也可串起諸多觀光商圈。
由於多Y形車數需求較高,路網目標應設為尖峰五分鐘(重疊段二點五分鐘),離峰八分鐘(重疊段四分鐘),車量需求數可由行駛里程估算獲得。除了採購車輛數外,欲增加額外運轉車輛數,一為改善捷運公司尖峰備用留車情形,增加運輸之能量;二因台北都會區尖峰流向皆有單向性問題,若以不對稱班距運行,可增加尖峰流向密度,以克服車量數之不足。
多Y形行車模式,將考驗系統號誌穩定度,及大幅增加行車調度的困難性。以捷運公司人力素質及維修實力,應可負荷。
惟多Y形路線的缺憾,就是新莊線原先於忠孝新生站之袋形軌取消建置,減少了調度及應變的籌碼。透過大眾腦力激盪,相信可找出最佳的解答。
捷運未來的目標,應該設為每日三百萬人次運量,同時往十元票價邁進,可吸引大量機車族及汽車族轉換,以大眾運輸為主要交通工具,節能減碳又節省民眾開銷,不失為另一項成就。
不過有些人莫名其妙的主觀下說這社論是媒體刻意煽風點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