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剛剛看到了一道哲學問題...有誰能告訴我答案嗎?

是這樣的:

小明從小華那學習該如何當一名律師,而條件相當優厚,小明暫時不需要支付學費,直到第一次打贏官司在支付即可,然而,讓小華生氣的是,他花那麼多時間訓練小明,而小明卻決定轉行當工程師,而且從此不接任何案子,小華要求小明支付學費以彌補損失,結果小明拒絕了,於是小華決定上法庭控告小明.

小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他認為:如果小明輸了,就等於自己贏了這場官司,他就可以依照原先控告的內容索取學費,另外,即使自己輸了,也等於是小明贏了這場官司,雖然他想當工程師,仍然需要支付學費.


而小明認為:如果他輸了,等於沒有打贏第一場官司,依照原先的協議無需支付學費,如果他贏了,小華便沒辦法強制履行合約,而他也無須支付學費.



不可能兩個都對,到底是誰的推論有錯呢?


我想了好久,我都找不出毛病,這邊有誰能解答嗎?
2011-11-19 15:3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哲學問題 答案
通常類這問題可以用二律背反這個哲學概念來含括。
兩個人都是正確的,兩個人也都是錯誤的。
真相與否完全取決於你所「想要」的答案。

www40621 wrote:
通常類這問題可以用二...(恕刪)


聽不懂
言簡意賅的說,
就是一道問題所產生的兩種說法或是答案,他們都各自成立也相互矛盾。
換句話說這就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因為人盡不相同的思維會衍生出千萬種答案,
所以這種問題通常不是為了探討真相,而是探討你的思考的進程和本質。

sheamus wrote:
是這樣的:

小明從...(恕刪)


小明推論有錯: 如果他輸了,他是輸了 "小華所告他要求支付學費以彌補損失", 所以他要付學費.
如果他贏了,他要因為當初的協議 "直到第一次打贏官司在支付學費即可", 所以他還是要付學費.


sheamus wrote:
是這樣的:小明從小華...(恕刪)


我覺得小明還是得付呢...

小明贏了 = 贏得第一場官司依約得付學費 雖然小明贏了 無須履約 但是 他們一開始說好 直到第一次打贏官司在支付即可 假設小明乖乖當工程師 這個合約就沒啥意義 但是一旦小明當律師幫自己辯護 該合約就生效了
小明輸了 = 小華打贏官司 小明得付小華學費...

個人短見...
sheamus wrote:
聽不懂


看小明用啥身分出庭還有是不是為自己辯護,另外要看當時約定決定付學費的第一次官司是如何定義.[以律師身分出庭/涉案人(原告或被告)身分出庭].

結案,收工!清潔舺板.

sheamus wrote:
小華決定上法庭控告小明.


當小華控告小明的時候,小明的身分就是被告,不可能還是辯護律師
既然決定來到這世上,我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sheamus wrote:
小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他認為:如果小明輸了,就等於自己贏了這場官司,他就可以依照原先控告的內容索取學費,另外,即使自己輸了,也等於是小明贏了這場官司,雖然他想當工程師,仍然需要支付學費.


而小明認為:如果他輸了,等於沒有打贏第一場官司,依照原先的協議無需支付學費,如果他贏了,小華便沒辦法強制履行合約,而他也無須支付學費.



如果走到法律程序了,就不是雙方的一廂情願了

小華:

如果小明輸了,就等於自己贏了這場官司,他就可以依照原先控告的內容索取學費 =>贏得官司,才能有法律的執行力,這是對的。

即使自己輸了,也等於是小明贏了這場官司 => 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沒,官司輸了,就沒有權力去要求法律去執行了,更不可能要到學費。


小明:

如果他輸了,等於沒有打贏第一場官司,依照原先的協議無需支付學費=>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輸了就要面對法律的執行了,為何不用付。

如果他贏了,小華便沒辦法強制履行合約,而他也無須支付學費 => 是的,贏得官司,就沒事了。

誰贏得官司,誰就可以要求其法律權利,不是隨便自已想怎樣就怎樣吧。
呵呵呵!我來了!!!
小明錯

學費有兩種@@
第一種是"第一次打贏官司再支付"的學費
第二種是"彌補損失"的學費

所以
小明輸-->要付"彌補損失"的學費,不用付"第一次打贏官司再支付"的學費
小明贏-->不要付"彌補損失"的學費,但要付"第一次打贏官司再支付"的學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