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我看九把刀的第三本書《樓下的房客》,
跟我前面看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這些年,二哥哥很想你》
被歸類於愛.九把刀系列,這種純愛風格可說是相當的不同。
九把刀把《樓下的房客》歸類於住在黑暗系列,我倒是認為
這作品應該歸類於都市恐怖系列會比較好一些。為什麼?
作者九把刀是這麼介紹的...
偷窺很有趣。
我想,犯法的事多半都很有趣吧,法律禁止大家做的事好像都有這樣的特質。
但是,偷窺是一種很奇妙的犯罪,它並不造成任何傷害。
隱私不像鈔票一樣,被偷了以後就少了一點。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自己生活的一切受到陌生人的監視嗎?
卻在不知情的情境中默默地踏入偷窺者設計的佈局,
偷窺者是這齣戲的導演兼唯一觀眾,而你只不過是任人擺佈的棋子!
一幢舊公寓的房東,向六名房客出租房間,
而每一個房間裝上針孔攝影機和竊聽器,一切的一切就是要
讓房東兼導演兼唯一觀眾編排他精心設計的一齣戲。
或許這樣的劇情與好萊塢的驚悚片沒差多少,
但小說就是有電影無法辦到的文字能力。
何謂犯罪?如果犯罪以後不被人知曉,又沒有影響到旁人,算是罪嗎?
真實的人性只存在於一個人的獨處時,在沒有人看見的角落裡
一個人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才是他真正的本性。
但真實的人性只存在於獨處時的自我,那麼,
這種永遠不曾暴露的本性,怎麼會是真實的存在呢?
於是,房東裝上了針孔。
存在主義強調人存在的意義是無可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
也就是說「存在先於本質」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與靈魂,
道德與靈魂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
《樓下的房客》九把刀對人性的善與惡兩面,刻畫的絲絲入扣,
緊緊觀察與抓住每一個房客的人性弱點,在房東不斷的安排之下,
人性善惡的分界線終於崩潰了!
體育教師老張竟然拿到意外的鑰匙,果然引導他偷窺其他女房客,
進而促使他魂牽夢縈的強姦;
宅男大學生被下藥昏迷後,發現自己有人格分裂症;
連走路說話都輕輕柔柔的少女,真實的自己是一個變態又冷靜的殺人魔。
九把刀不虧熟讀社會學!這本《樓下的房客》
運用了很多社會學的概念,也運用了犯罪防治系一門精彩絕倫的好課-
犯罪心理學,以前都稱之為變態心理學。
我們看似堅強的人性,只要稍加以引導或誘惑,其實是無比的脆弱!
就拿其中兩個同性戀的房客來說,
其中一個同性戀回到房間後,看到光著身子的宅男大學生,
全身光溜溜地躺在床上,屁股來有白白濃濃的不明液體。
這些代表了對愛情的不忠貞,那些情比金堅的諾言與人性遍飄渺如煙了!
最後人性的扭取與分裂似乎會遺傳還是被誘導,
承辦案子的正義凜然警官,處理完此案後
買下了一間老舊的公寓,當起了房東,打開隱密的小房門,
走進一個幾乎被電腦螢幕及各種聲音占據的小世界,
很多畫面、很多聲音,但卻很安靜。
此時正義凜然的警官悄悄的坐上導演椅,
默默的說出:「Action!」
人性與我們的世界,倒底有多荒謬?
預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5mZHZPFGCqk
其實我覺得電影的重點放錯了(純就這預告來看的話)。
可怕的其實不在於扮演囚犯和獄警的人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
而是身為實驗主持人的那名教授,其心理狀態也發生了變化。
說到這,我想到了The Dilbert principle的作者玩過一個有點點類似的遊戲。
他為了證明職場的荒謬,於是找了一家願意配合的公司,
讓他扮演一個「企管顧問」來替該公司的員工上一些管理課程。
在上課過程中,他用各種荒謬而空洞的內容來上課,但沒有任何一個員工表示反對意見。
就在他說服員工「把公司標語譜曲編成歌來唱」的時候,他才宣佈他的真實身分。

而眾人發現真相後也才一起哄堂大笑。
他在出書談到這事的時候說了類似這樣的話:「幸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想到應該來找我算帳。」哈哈哈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