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民視怎麼不再拍古裝武打片??

N年前的飛龍在天很好看啊

就算沒有狗血淋頭、商業鬥爭、群歡不倫的劇情也比現在的八點檔有邏輯有刺激感

2011-10-08 22:42 發佈

ppopp747 wrote:
N年前的飛龍在天很好...(恕刪)


拍時裝 還有政府補助經費

自己拍 要從廣告賺回來

ppopp747 wrote:
N年前的飛龍在天很好...(恕刪)


飛龍在天真的不錯看!!!
古裝片比較難做置入性行銷呀........
正解
對呀 真的很奇怪
其他電視台好像連戲都不拍了
都直接撥大陸劇韓劇了
這樣比起來 哪一種至少還養活了不少台灣演藝圈的人
為什麼不拍像

"步步驚心"那樣的電視劇

古早的尋秦記也不錯
這其實並不奇怪,而且這其實是電視圈的老話題了。
原因只有一個:古裝戲的成本比時裝戲高出許多。

服裝、髮型與配飾、佈景、道具,每一樣都是錢。
時裝劇所需的東西到處都有,有的可以叫藝人自己準備,有的可以找到廠商贊助,
但古裝戲相對就難上許多、成本也就高出許多。

特別是在中影文化城因諸多原因而停止開放之後,情況更顯惡化。

以前有中影文化城時,服裝道具還勉強可以花錢湊出來,現在連佈景都有了問題,
就算是以前楊麗花歌仔戲那陽春的佈景,也無法全在棚內拍攝,偶爾還是得有些實景(例如城牆)。
所以若是無現成的佈景可用,古裝戲就只有花大錢去大陸才能拍了。

當然結果就是台灣沒有電視台會願意出這種錢。古裝戲也就消失了。

很多人不太了解,其實台灣許多時裝戲的演員服裝,時常都是演員自己花錢買的……當電視台連時裝戲都沒有足夠的經費為演員找衣服時,古裝戲就更別提了。

台灣電視台因為收視群小、賺的錢少,所以在面對外國競爭時,傾向於消極抵抗。
積極的做法,是花更多錢做更好的戲,然後外銷到其他國家。
消極就是省錢、拍些簡單的戲。綜藝節目也是這樣。

越省,拍出來的東西越糟,原本已經很小市場就繼續流失,這一切都在惡性循環當中。
另類的作法,就是用一些符合某些特殊小眾的東西來維持市場……

有些東西再爛,還是有某一些特定的人會看。

大家有空可以注意一下民視和三立的戲。開推出時,常會標榜什麼實景拍排、大成本大製作、耗資千萬……
但如果有在長期關注的人就會知道,這些都是花招罷了。

民視意難忘,第一集就有阿里山火車的盜木追逐戲,也有許多50年代的逼真佈景戲,結果呢?
後來就全都消失了。每集幾乎都只剩下攝影棚之「辦公室」和「客廳」的戲。

民視的夜市人生,一開始陳美鳳住的房子是實景,後來搬個家就變成陽春佈景了。一開始標榜的許多大牌演員,許多後來戲份就少到跟沒有一樣了。那熱鬧的夜市呢?若真以為「市夜人生」的主題是「夜市人生」的話,那就太天真了……


就好像現在的民視的廉政英雄吧。要不了多久,外景就會開始大量的消失,許多大牌演員也會開始消失。
不管哪部戲,最後的結果都一樣的。

這些花招,耍來耍去都是同一套;但就是永遠都有一群人會買單。
目前電視台主要就是靠這些特定族群的人收視來過日子。
雖然這些收視戶加一加看來好像也不少人,但這是自甘墮落的錯覺。
現在各台連續劇收視率有個7%啊8%的就是很高的數字,新兵日記來個11%就成了大新聞,
想當初瓊瑤那些明明也只是哭來喊去的戲,可隨隨便便就都是30%起跳啊。


現在所謂的「收視第一」,其實只是電視台把自己的標準降低罷了。




Morpheus1979 wrote:
這其實並不奇怪,而且...(恕刪)


你講的太多太麻煩了..

關鍵原因是NCC不准電視節目與商業掛鉤,就是不准置入性行銷.

看看日本動畫..片尾都有什麼三菱、TOYOTA、森永集團提供.

節目當然不怕日本民眾上大陸網站下載.


ddr2286 wrote:
為什麼不拍像
"步步驚心"那樣的電視劇


大陸的就更誇張了...每年年底或年初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就會公開招標..

據中視"兩岸新新聞"福州電視主播說,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在年初招標就招到3億還是多少人民幣..

3億人民幣,不用人民幣,台幣就好,你想若台灣某個綜藝節目一開始就有3億台幣預算,那會製作多精采的內容?(我看連周杰倫都請得起上綜藝被整.)

想起歐弟上次被打馬賽克的交通工具是甚麼?馬...每個主持人都有馬騎..

一匹馬租一天要多少錢?台灣若只靠廣告收入根本連主持人都養不起..

所以菲哥節目全都是室內的.然後都請遊樂園的蒙古特技人員來表演.
要付錢給特技人員嗎?我想應該不用,因為是偷渡廣告,就是幫遊樂園廣告.

Morpheus1979 wrote:
這其實並不奇怪,而且...(恕刪)


當隨便拍拍變臉爆橘就能收視第一時,誰要拍古裝片?衣服又不能找贊助商,也不能叫演員自備,景要重搭....錢花下去也不能保證收視....
皮很丘 wrote:
你講的太多太麻煩了....(恕刪)


你提到的或許是一種解決的可能方案,卻不是當前問題的關鍵重點。
否則當年瓊瑤的戲也沒有什麼置入性行銷,一樣擁有高收視率,這就無法解釋了。

另,片尾的廣告商名單,並不是置入性行銷。
置入性行銷是指廣告商品的實物或名稱,被置入了劇情和角色之中,成為了戲的一部份。


如果可口可樂在戲尾跑名單裡出現,是合法的廣告贊助行銷,卻不是「置入性」行銷。
如果主角沒事就拿罐可樂在喝,正經台詞講沒幾句就忙著把可樂的商標秀在鏡頭前給觀眾看,這就是置入性行銷。

為什麼行銷不可以有「置入性」呢?因為這樣子的話,一開始,「戲」就不是「戲」了,
接著,電視台就會光明正大的「24小時不間斷地播廣告」了。

如果有一個戲的主角不斷喝可口可樂、還說可口可樂真好喝,
並且他還二十四小時穿uniqlo的衣服、說這衣服有多便宜多舒適,
他還會去7-11打工、並且不斷說他的工作待遇有多好,
再加上他的三餐都去麥當勞吃、並且不斷提醒觀眾麥當勞最新出品的組合套餐 --

這還叫戲嗎?戲劇和廣告還有差別嗎?

廣告可以拍得像戲,但它會明白的讓觀眾知道那是廣告,那是在促銷,所以你可以不看。
但戲拍得像廣告,就是用騙的了。觀眾一時間無法知道這原來是廣告,等到發現是廣告時,戲已經看了一大段。這觀眾就是被騙來看的了。

電視台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黃金時段則就是那幾個鐘頭。
每多一分鐘的廣告,觀眾就會少一分鐘的正常節目可以看。
當法律有限制廣告的總時間上限,置入性行銷就成了偷渡的好方法。

所以並非不能行銷,而是不能置入性行銷。
置入性行銷必然會損害觀眾看正常節目的權利(一個電視台的廣告總時間是有限制的),所以必須禁止。

若是法律沒有限制廣告時間的上限,我們打開電影就會沒有連續劇、沒有綜藝節目、沒有電影,只
有24小時不間斷的廣告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