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台灣銀行發行的百年紀念鈔每套售價500元,比起實際面額的300元高出200元,多出的200元是否不算入貨幣供給量?如果不計入通貨發行量,那政府應該舉債瘋狂加印紀念鈔票來獲取超額利潤200元,直到200元的溢價發行縮減到0元為止.最後再把售得款項償還上述舉債後,還有利潤充實國庫.這樣的邏輯沒錯吧?
天才最怕亂七八招 wrote:大量發行誰還要買?...(恕刪) smilebrad wrote:政府應該舉債瘋狂加印紀念鈔票來獲取超額利潤200元,直到200元的溢價發行縮減到0元為止. 發行到供需平衡,沒有超額利潤為止,簡單說就是紀念鈔市價變300元時為止.nickhus wrote:多出兩百元是包裝等成本跟三百元是分開的 包裝不會花太多錢的,而且人員用現成的台銀行員,所以總銷售成本不高呀,到那裡找成本300賣500的商品呀毛利率66%吔
smilebrad wrote:請問台灣銀行發行的百...(恕刪) 根據我今年參加四家銀行行員筆試,三家公營(股)銀行無法面試但民營銀行能去面試的經驗,我只想說:請參照貨幣銀行學關於"流動性陷阱"一說~"流動性陷阱"是關於政府釋出大量貨幣,期望貨幣貶值與利率降低,但民眾卻發瘋似地把貨幣當成寶物一樣,因為市場預計貨幣將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