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阿嬤過世,算是以成年的身分去體驗一場文化洗禮
一場喪禮,規定很多,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不能: 剪指甲、剪頭髮、刮鬍子、吃肉等等等.......
台灣較傳統的葬禮好像都是10天吧!
大旬小旬、該拜什麼要怎麼拜、紙紮用品、特有服裝
跟著師公喊"有喔"(雖然我都聽不太懂他說什麼)
跪爬時要要怎麼做,爬到哪站起來
還有孝女哭墓....
燒大量紙錢,拉紅繩圍一圈
法事和賓客等親朋好友的獻花獻果,苦了那些直系的子女和媳婦,跪到發抖
因為地點在鄉下的家裡,要解散時不能說再見,要默默離去
這過程中,好幾次腦海一直出現"父後七日"的片段畫面
甚至有幾回我突然想笑,還是極力忍住,不然鐵定被罵到臭頭
跟阿嬤不是很親,看著遺體棺材,沒有太多難過的感覺
那些禮節習俗,我也不太懂為何要這樣做
說是要安慰生者,隨著觀念越來越開放,我覺得也還好
不過我發現在情感最容易流動的時刻是在出殯那一天
看著我老爸他們,我想大概是有很多回憶湧上心頭,那真的是在跟死亡與回憶做交流
最讓人崩潰的就是進入火葬口到按下開關那段一段
一股很強的情感,我眼淚差點噴出來
"結束了卻又是另一個開始"心裡一直在縈繞這句話
大砲台 wrote:
上個月阿嬤過世,算是..看著我老爸他們,我想大概是有很多回憶湧上心頭,那真的是在跟死亡與回憶做交流
.(恕刪)
換我會不會想成”遺產跟生前照顧是否成正比”
當最後一條河被污染了、最後一顆樹被砍了、最後一條魚被捕了,人類才會發現金錢原來是不能充饑的/克里族印第安人預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