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書店裡面對於金庸的修改版武俠小說較不管制,就開始「軟體更新」了。
但是不曉得是怎麼著,我覺得在修改以前的版本似乎較好。像碧血劍,最後袁承志對決玉真子
的金蛇郎君招式被改得像楊過的黯然消魂掌。中間又加了一大堆的歷史考據,原本純編造故事
的內容就變得假正經,像歷史小說起來。又如倚天屠龍記,在被讀者吐槽說刀劍互擊才會露出
的小缺口如果是放秘笈紙本進去鑄造,紙片會被燒成焦炭後,新版裡竟花了一大段文字論述來
推演一個放秘笈不被高溫燒掉的枝微末節,像這種為修飾瑕疵猛打補釘,造成文意不連貫的感
覺,讓我非常不喜歡。甚至覺得「金庸已死」。
有朋友看過其金庸武俠的修改版,覺得比「原著」還好的嗎?
======================================
我有向遠流買世紀新修版全集,如果是舊愛的情感、留存的美好印象,可能會覺得幹嘛改;但沒看過的人,可能覺得比原著還好.......
以倚天屠龍記來說,第一次閱讀時覺得結尾很短、與前面的磅礡氣勢似乎草率、也不交待結局到底如何.........意猶未盡下反覆再看,得到就是過程重要、管它結果的結論。看了新修版之後,原結尾畫眉之後居然又有下文,以前那種一切戛然而止的印象完全被破壞,突然跑出一堆雞肋......看來,小說有時就讓它存在不合理、缺失其實也無妨~~
點我
以前的金庸小說,因為戒嚴時期對於出版品的審查有些文字獄的味道,所以像射雕二字(據說
毛詩裡面有)就被改成大漠,台灣的盜版小說也有不同的抄襲動作,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
朋友們就自己的觀察來說,其實也都正確。
我的想法大致是,金庸的武俠創作高峰期已經過去了(也就是不會再回來了)。當年寫的東西再
怎麼幼稚、再怎麼不合邏輯也都是那個年代的產品,有著當年的熱情與一貫性。現在的修改
等於拿七老八十的老人思維套在那個年輕的金庸的頭上,更何況金庸自己都曾說不再寫武俠,
回頭去修改已經成名數十年的舊作,難道就不違反當年承諾?
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個老年期的金庸,讓人覺著他已經「查郎才盡」,除了玩這種改版的把戲
欺世撈錢以外,再也寫不出能同等級的鉅作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