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台灣是否已經是成為15年前台灣人自己眼中的"落後國家"了?
我並不是要寫論文,只是想跟大家閒聊一下,如果以下有謬論請指正我,感恩。
指標1.旅遊爽快度
ex1.多多多前年去一些東南亞國家例如泰國的優越感,在今日已經減低非常多。當年台灣看待泰國的眼神,是否已經成為其他國家看待台灣的眼神了?
ex2.到一些鄰近國家旅遊(日本)(韓國),國民平均消費能力不比當地人(平均當地薪資水準跟消費水平都高於台灣)
指標2.生活水準
ex1.同樣一款車,在台灣需要付出更多的國民平均月薪;領平均國民月薪的人要在市區買房卻會陷入困難
ex2.都市機能及大眾捷運不及當年其他的亞洲四小龍甚至中國一線城市
ex3.薪資水準跟多年前並無多大差別,但物價水準上升很多,人民消費力下降
指標3.就業
就業率雖然政府統計有上升,但是派遣人員、約聘人員(隱性就業)人口逐年大量提高,如果去除派遣工、約聘人員,正職失業率真有那麼低?
指標4.媒體
ex1.台灣幾乎收看類比式電視訊號
ex2.新聞播報水平跟先進國家差異甚大
指標4.體育
先進國家中因為人民生活穩定故有錢有閒去進行體育活動、參與體育賽事(就算是觀眾),造成體育熱絡、廠商願意贊助;台灣則是體育選手紛紛出走...是否代表普遍人民工時過長、薪資不足以花費在基本生活以外的活動?
指標5.國家防衛、國家建設
ex1.相較於自製武器裝備甚至戰機火箭的中國,台灣卻什麼武器都要跟國外買
ex2.日本某公司在1964年就做得出的高速鐵路,快半個世紀後的台灣還是得跟該日本公司購買技術!?
...
...
如有其他想法,請補充;若有謬論,請指正。小弟不是想要唱衰台灣,而是一個組織或是國家要強盛必須要先鼓起勇氣發覺自己的弱點,才能進行改善。
我偶爾看到有人寫一些高單價世界知名品牌的開箱文,
看到有人回文說:一看到是大陸製,就敗不下去了!
我心裡"很主觀"的想那些人到底是無知還是因為自卑產生的心態,
很多國際大品牌的生產基地早就移往大陸或東南亞,
臺灣現在能進步的地方實在有限,
這些跟以前那些台灣人自己眼中的"落後國家"已經開放有關,
還有全球化對於一些人口多土地資源豐富跟工資低廉國家比較有利,
他們進步10分時我們臺灣進步3分,
時間越久當然差距就產生越大.
但是看到BS節目中各個國家紀行
延伸閱讀看不懂便是福(圖多)
...嘆
想到小時候朗朗上口的亞洲四小龍有點感觸
延伸閱讀原來......台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

台灣連前10大都排不進去
想要進步,只能加快國際化的腳步,別再搞那個似是而非的本土化,只是國際化最重要也不難學的英文,看看 TOEIC 2008 台日韓學生程度比較,各位自個點吧...不知該說什麼...
http://www.toeic.com.tw/toeic_news_pub.jsp?type=2&pmid=101
身邊有能力的人,大多已離開台灣,而且很少回來或幾乎不再回來,還留著或回來的不過是對這土地還有一點情感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