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擁核到日本核災後反核的人之心路歷程
(參考了其他文章,不完全是我想的,這只是心得,寫得很初淺,請見諒)
看了最近很多擁核和反核的辯論,讓我陷入重重的思考! 實際上也沒人是真正的擁核,只不過是逼於現實(電力,經濟,co2,溫室效應..),而不得不的妥協或漠視,這不是是非題,兩邊都對,這是應用題,而某種程度來說核災是一定會發生的,只要核電或核廢料存在(就像飛機再先進,一樣會有空難),只是時間地點規模及危機處理的問題(1979年美國的三哩島事件(五級),2011年日本(六級),1986年車諾比災變(七級))。也越來越多事實顯示再完美理論上的設計,也不可能防範到各種問題,尤其是複合式的災難(2種以上同時發生),和人禍物損(人是一定會犯錯的,東西是會消耗損壞的),更不用說,設計到完成中間可能的誤差及失誤;越多的電產生越多的長久低放射性核廢料。長久高放射性的燃料棒,越多的熱廢水及不小心滲漏汙染,越多的風險!而事發後的危機處理更是有待考驗的,像日本這次核災,就算危機都解決了,但輻射傷害及汙染已經是很大了! 這是否給了我們一個教訓,人不能勝天,還是謙虛一點好! 尤其是台灣核一核二及核四彼此蓋的這樣近,只要一個像人數較稀疏的福島出事,另兩邊人員很可能也跑不掉,而且接近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看要怎麼撤,多慘烈!
如果可以應該沒人想用後遺症多的核電,所以終極目標應該都是停止核電,只是反核的人比較積極!畢竟相信政府,電力公司,技術而擁核的人比較多,你想那些反核的人不會面對極大的挑戰嗎?不少他們不得不務實的,幾乎都沒有人會想說馬上停止核能發電,反而會想盡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努力,儘管不見得都很有效率跟實用,但這份相信人不一定勝天,謙卑的心才是最安全及用心的(就像日本防震的用心),如果可以選擇,有些人寧願多付點代價,也不想使用這麼便利便宜的核電,如果反核最後還是遭受核害,那才真的是他們最不甘願的!
舉例選項之一,從根本說,台灣約2/3的電是工業用電,且比民生用電便宜很多,但很多是高耗能甚至是高污染,但低產出或低回饋,或利益集中於少數人身上(災害發生時又最有能力逃走),但大部分的風險及後遺症卻是由全國人幫忙承擔,你甘願嗎? 所以產業及用電,能源政策其實很有關係,政府要努力規畫的,就像以前的高污染產業有利可圖,現在各國也寧願不要為多(只是高污染產業是顯性的地雷,而核電卻是很隱性的原子彈),所以只要保留最低限度的高耗能產業,其他應該輔導到更適合的國家去發展,還有各式各樣的調整的都有機會減少依賴;
簡單的說是態度-->每年也看不到政府把無核家園當最終目標的努力,規劃及時程表(像一些擁核的人,只會說礙於現況就沒下文了),就像小偷也想從良,卻只想著哪天中樂透(產電便宜新技術),卻不努力規劃未來,讓人失望,我祈禱下一個核災不是台灣,因為我們承受不太起,現在卻也看不到新希望 ,某方面來說,有些反核的人更務實,他們很努力想辦法,雖不一定都實用,但這樣的態度卻令人安心不少!就像已經有很多國家調整核電政策一樣!
轉貼: 前核電廠技師的瀝血控訴 (不全對,有可參考的部分,也有論證在下面)
http://tangyuchi634722.pixnet.net/blog/post/50174899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223803.shtm
http://l_y_yeu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45430
我對平井憲夫文真假論證一點意見:
其實對日本人來說很好查吧,因為設施配管1級技士是要經國家認證登記的,還有這麼多輔助資料,如果真是假的,早被踢爆了,應ˋ該很容易就找到,如果幾乎都只找到批判的文章,那不是更證明了他的真實性有多少,而且日本人的人肉搜尋有這麼差嗎?! 他只是"設施配管1級技士平井憲夫"ˊ,又不是真的核能專家,且人有誤解或說錯話是常有的,就算是專家也一樣,不過這不能代表他說的就是全錯,應該一一審視他的種種觀點,不少我倒覺得可信度不低,畢竟真不在核電廠工作,畢竟要掰出這麼多,真的是不簡單阿!只是他的想法可能激動一點,帶有一些偏見,我是覺得有參考的價值!
關於平井憲夫1997年1月逝世。設施配管1級技士,核電事故調查國民會議顧問,核電勞工救濟中心代表,北陸電力志賀核電廠停止訴訟原告特別輔佐人,東北電力女川核電停止訴訟原告特別輔佐人,福島二號核電廠三號機運轉停止訴訟原告證人。「核電勞工救濟中心代表」在他仙逝後,因後繼無人關閉。
ps.備註:綠黨的聲明(我不是綠黨的人)
我們提出廢核的長遠目標,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不切實際,但綠黨對於核電的取代方案是從供電管理-->節約能源-->最後才是用未來技術將成熟的再生能源取代核電,並不是現在就要求核電廠立即停止,是呼籲政府盡早投入再生能源的開發,及早提出未來廢核的因應規劃,讓民眾能遠離高風險。
洗洗 wrote:
台灣約2/3的電是工...(恕刪)
2011/03/21 經濟日報 核電政策須禁得起民意考驗 【經濟日報╱社論】
這裡有,另外我還有在別的地方看到的,忘了是哪裡,如果有錯請指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