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三國演義 [劉備敗走新野攜民渡江時], 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
疑惑1. 到底城中百姓是 [自願] 跟隨, 還是 [被迫] 跟隨?
疑惑2. 在撤退的時候, 軍人[保護]民眾, 還是民眾 [掩護] 軍人撤退?
後來找到一篇網路評論文章, 提出類似論點, 節錄如下
****************************************
劉備敗走荊襄時,襄陽城中百姓都跟隨同去。面對身後的曹操追兵,劉備不忍捨棄百姓,決定“攜民渡江”。這是一個頗具風險的決定,軍隊帶著百姓撤退,被曹軍追上怎麼辦?我曾經捫心自問:假如是自己碰到這樣的情況,有劉備那樣的膽量嗎?作秀也不能不顧自己的小命啊。這麼一問,我對劉備倒產生過幾分敬意。近日再讀《三國演義》,感覺又有所不同。劉備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處事從不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尤其是面對危險的時候。他逃離曹操、逃離東吳時是非常果斷的。在劉備看來,攜民渡江在軍事上不可取,但在政治上卻是有利的。即便捨棄百姓,也可能被曹操捉住;不捨棄百姓既可獲得好名聲,也可混跡於百姓中間逃脫。後來的結果證明了這一切,曹軍追殺上來,劉備趁亂突圍而走,十餘萬百姓血流成河。劉備的仁義之舉恰恰害了眾多百姓,劉備難道預想不到這些?
****************************************
此篇文章對劉備多所批評, 有興趣者詳全文
http://books.sina.com/bg/sinablog/city/20100527/003819695.html
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Jack4444 wrote:
每次看三國演義 [劉...(恕刪)
基本上曹操也是施行仁義,不殺無辜百姓,所以十餘萬百姓血流成河是錯的!
依據正史紀錄裡曹操控制的地方只有他的兒子為了爭功某些工程不按步驟施行死了數百工人!
但是像遊戲裡很多地方三不五時發生暴動,這些在曹操控制地方並鮮少發生!
另外"三國演義"大部分內容是羅貫中瞎掰的(如"空城計"),所以不要太計較內容,
就像某位歷史學者講的歷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他都可以依照作者喜好來寫!
Jack4444 wrote:
每次看三國演義 [劉...(恕刪)
我覺得劉備沒有那麼仁慈,他是個老奸巨猾的死老頭,『攜民渡江』這段我每次看都覺得噁爛,沒有那麼偉大啦,站在『戰略』的角度去看,萬一有個失誤,那些民眾確實可以當一下擋箭牌,如果順利過關,那些百姓又可以當『農奴』,畢竟作戰還是要後勤,要有稅金可以抽、、、才能確保戰力,以台灣為例子;'當年蔣中正撤退來台,也是同樣的道理~~台灣被定位成~『復興大陸的基地』。
我個人蠻討厭劉備的,假仁假義的偽君子,當呂布兵佔徐州,沒趕盡殺絕之外,還給劉備刺史禮遇,轅門射戟也是讓劉備台階下,結果劉備那傢伙,居然在呂布被抓後,曹操問他的意見時,劉備居然給呂布來個落井下石,呂布的腦袋就人頭落地~ 劉備具備政治家的『不要臉』、『愛演戲』外加『沒人性+沒道義』的特質~諸如還有很多段,托孤給諸葛亮也是同樣的算計~~
真小人跟偽君子,我比較欣賞真小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