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問題]什麼叫做 "退卷" (台語發音) ???

最近想起家母說過小時後難養 (歹腰飼) 所以有被帶去認神明當義父 ,
滿16歲時準備一些素的牲禮回廟理拜拜還願 , 當時廟理的人員也有幫忙處理 ,
不過細節就不太清楚了 , 其中有說到當時還有做一個動作叫 "退卷" (台語發音) ,
但我不太了解這個意涵 , 因為都是外婆 (上個月往生) 經手居多 ...

事隔多年也不曉得要上哪問 , 不曉得是否有人涉略了解這類習俗 ,
可以解惑呢 ?

感謝了 ~
2010-12-30 18:04 發佈
Kreisler wrote:
最近想起家母說過小時...(恕刪)


你不是會戴個「卷汗」嗎?
錢幣、圓玉,用紅絲線綁著,戴在脖子。

把「卷汗」退還給神明。

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其餘的要其他人補充~

ps: 如果找不到原文,請往資源回收筒找尋~

[IMG]http://hdwing.com/user/humourlo.gif[/IMG]
humour wrote:
你不是會戴個「卷汗」...(恕刪)

原來脖子上用紅絲線綁著的叫做卷汗 , 我一直以為是護身符之類的物品 (沒拆開看過內容物) ,
這麼一說的確在那之後就沒再佩帶了 , 不過為何要退還給神明呀 ? 義父子不是一輩子的關係嗎 ?

PS. 原文是什麼 ? 還有更詳細的解說嗎 ?
那個應該是"七娘媽絭"吧。
台灣的習俗,小孩子七夕要拜七娘媽,保佑平安。
祭祀的時候要在桌上擺銅錢,祭祀完銅錢用帶子繫在小孩脖子或手腕上當護身符叫作"絭",
當小孩長到十六歲時不再需要七娘媽保佑時,會做脫絭或退絭當作成年禮。

Kreisler wrote:
原來脖子上用紅絲線綁...(恕刪)


沒有原文,因為我也是帶「卷汗」長大的,
這似乎是台灣民間信仰很重要的習慣,
可能以前醫學不發達,所以才會乞求神明幫助照顧小孩~

義父的關係以人來看是一輩子沒錯,
但是給神明收養,好像都是到 16 歲為止而已,
可能就像是樓上所說的由"七娘媽絭"所演變而來的。

[IMG]http://hdwing.com/user/humourlo.gif[/IMG]

k2 wrote:
那個應該是"七娘媽絭...(恕刪)


感謝, 又上了一課.
真是看01長知識.
應該是"脫捲"比較像吧
我小時候聽到還以為要在廟裡把衣服脫光光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