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170天花95億/高雄世運11天花100億...
十年後我們回頭來看花博...會看到什麼?
誠然要打響一個小國家的城市是不容易的,既使花了百億元也不一定做到,
但我想知道當一個市長有國際觀的想法或一個行政院長有地方建設的構想,
就是惡夢的開始...
從什麼世奧、聽障奧運開始,這幾位直轄市動不動就幾十億在辦...
我常在想十年後我們要的是什麼?
或者我們還記得些什麼?
今天上班聽廣播時,又再一次聽到了郭英男先生的歌聲,讓我回想到
當年第一次聽到1996年奧運及某樂團盜用郭英男先生原住民的歌「老人飲酒歌」,
我還記得那份感動!!!就是好聽,雖然我不太懂原住民文化,雖然我聽不懂歌詞,但光是
歌中幾句娜魯灣、吼HI亞一聽就知道是屬於我們台灣原住民的歌聲...
一首被盜用的歌(只盜用半首)不需要花95億1千萬卻讓全世界聽到、認識我們台灣.
在十年後聽來還是那麼好聽,讓我有如沉浸在深山裡寂靜卻動人的感觸...
我不知道...台北這幾十年來,讓外國人士有興趣的東西都不是這二十年解嚴以來所產生的,
1. TAPEI101(非官方)
2. 士林夜市(攤位非官方經營)
3. 中正記念堂(蔣經國蓋)
4. 淡水老街(日本人蓋?)
5. 故宮博物院(解嚴前蓋的,且裡面文物是從大陸拿過來的)
6. 九份(吳念真一部多桑、一部戀戀風塵)
7. 陽明山(這...老天爺蓋的...路也是以前挖好的)
8. 西門町(日據時代規劃?)
9.龍山寺等一些廟
細數這九大景點,除了故官及中正記念堂,其它那一樣不是由人民的需求產生的?
簡單的說,要向外國人介紹台北這個城市的特色,
應該是介紹"本來"就有的特色,給予加強和放大,
而不是自己"幻想"創造台北文化特色
更何況台北官方成功的兩個景點是傾中央之全力才完成的(縣市政府的人才、預算有可能完成嗎?)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不要再亂花錢了,
你們是個平凡的縣市首長,你連一般的造橋鋪路防水治安都做不好了...
請不要把多餘的心力放在十項鐵人的競賽上
如果真的要做...請做一些跟"當地"大自然有關,如開發陽明山的景點,讓大家不要在非花季只會上山X炮,
不要把"彰化"的特色帶到台北,或是在一個不愛運動的國家狂辦運動會(如果是賭博博覽會倒是可行!!!)
各位細想,想到NY就想到百老匯,想到東京就想到淺草寺,想到北京就想到紫禁城,這些東西的產生是當時當地人民所需要、喜歡的,
並不是我去搬來一堆東東就說這就是XX之都...
如法炮製,我去屏東搬來黑鮪魚可以辦鮪博、去宜蘭搬蔥叫蔥博、去墾丁抓一些海底生物叫海博...
這像話嗎...
冬山河是宜蘭人、外縣市人都會去的地方,也是當地特色的天然景點+人為規劃,
像這種東西才是有意義的,不是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