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天公布「2010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排名
台灣在資訊類排進世界100名的大學有七家
是否可說是代工五哥害台灣?毛利5%左右如何生存?
各位認為下個產業那些是值得投資?
台灣在資訊類排進世界100名的學校
19 成功
20 交大
34 台大
51 台科大
79 清大
81 逢甲
95 中央
以前自己創業很容易.....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允許這樣玩了
以國家 or 產業來說, 現有已經很好的產業基礎把它發揚光大......然後跨足其他領域吃掉別人才是對的
例如資訊產業, 不說美國......資訊產業代工大家都知道印度最強....除非你可以改革創新新的資訊產業模式, 不然就只能等印度犯錯讓你有機可趁 ..... 不然困難很大
在現有基礎上吃掉別人的例子就是Samsung........DRAM產業賺錢, 開始跨足半導體代工.......觸類旁通的應用, 有錢可以燒足以應付進入某一產業先期的投資/虧損.............而且DRAM 半導體技術基本上跟代工領域技術上是類似的, 差別最大在於經營模式
台灣目前半導體/面板/太陽能幾乎是站穩的產業了......而 半導體 --> 面板 --> 太陽能..............基礎技術也某部份是從半導體而來........半導體代工已經可說是獨大了, 面板/太陽能 雖然還不太穩, 但是有充足半導體技術人員可以轉往另一產業支援........
我認為台灣資訊產業 maybe 可以發展, 但是會很困難......倒是半導體/面板/太陽能 機台領域比較有機會......因為台灣產業已經存在.....只要機台能力達到國外水準.....採用 local 產商的機台應該不是很困難才對.....
jhlien wrote:
我認為不能這樣想........在以前大家都沒有基礎時, 進入一個產業, 大家立足點平等, 要成功機會很大
以前自己創業很容易.....現在的環境已經不允許這樣玩了
以國家 or 產業來說, 現有已經很好的產業基礎把它發揚光大......然後跨足其他領域吃掉別人才是對的
例如資訊產業, 不說美國......資訊產業代工大家都知道印度最強....除非你可以改革創新新的資訊產業模式, 不然就只能等印度犯錯讓你有機可趁 ..... 不然困難很大
在現有基礎上吃掉別人的例子就是Samsung........DRAM產業賺錢, 開始跨足半導體代工.......觸類旁通的應用, 有錢可以燒足以應付進入某一產業先期的投資/虧損.............而且DRAM 半導體技術基本上跟代工領域技術上是類似的, 差別最大在於經營模式
台灣目前半導體/面板/太陽能幾乎是站穩的產業了......而 半導體 --> 面板 --> 太陽能..............基礎技術也某部份是從半導體而來........半導體代工已經可說是獨大了, 面板/太陽能 雖然還不太穩, 但是有充足半導體技術人員可以轉往另一產業支援........
我認為台灣資訊產業 maybe 可以發展, 但是會很困難......倒是半導體/面板/太陽能 機台領域比較有機會......因為台灣產業已經存在.....只要機台能力達到國外水準.....採用 local 產商的機台應該不是很困難才對..........(恕刪)
感謝你的經驗分享
台灣的確只有電子代工產業培育部份的人才
台灣要成為營運中心,不太容易,不如上海誇下豪語2020年要取代香港,
台灣的產業無論是半導體 --> 面板 --> 太陽能 都是代工路線
除了電資產業外,其他大概都soso,
台灣的基礎技術能力太差,汽車工業,機電設備,發展不起來
紡織,化工算是還可以的產業,
而文創產業更是一籌莫展,比起日韓還有段差異
問題還是存在,台灣除了電資產業外,還有甚麼值得投資?
台灣過去雖然是代工大國,可是一點都不注重製程技術培養。
日本外移的工廠通常還會指定使用日本機台,把持製程know how。
台灣製程設備自製率低的可憐,也從來沒有被重視過。
輕易的就可以外移,一點根也沒留下來。
從最近紅海等一些想搞無人工廠,才發現跟本沒有夠用的相關人才,最後還不是買了一堆不合用的設備。
說穿了,這些代工工廠,傲人的能力,不過是壓榨勞工還有要脅政府租稅優惠與炒股能力。
那也只有台灣溫馴的勞工、軟弱的政府、投機的金融環境才有此溫床。
這麼多年真有什麼深耕的製程技術?
看看日本的企業,不論大小,除了本業外,常會自行開發產業設備,甚至對外販售(例如panasonic的SMT 打件機)
有誰看過台灣那家企業會自行研發生產設備嗎?
而製程技術才是發展其他的工業之母
咪咪與貓貓 wrote:
日本外移的工廠通常還會指定使用日本機台,把持製程know how。
台灣製程設備自製率低的可憐,也從來沒有被重視過。
輕易的就可以外移,一點根也沒留下來。
從最近紅海等一些想搞無人工廠,才發現跟本沒有夠用的相關人才,最後還不是買了一堆不合用的設備。
說穿了,這些代工工廠,傲人的能力,不過是壓榨勞工還有要脅政府租稅優惠與炒股能力。
那也只有台灣溫馴的勞工、軟弱的政府、投機的金融環境才有此溫床。
這麼多年真有什麼深耕的製程技術?
看看日本的企業,不論大小,除了本業外,常會自行開發產業設備,甚至對外販售(例如panasonic的SMT 打件機)
有誰看過台灣那家企業會自行研發生產設備嗎?
而製程技術才是發展其他的工業之母
...(恕刪)
台灣的確走不出代工的枷鎖,由於微利的代工搶標,讓台灣只重視使用機械設備達成生產,而不投資生產設備的研發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台灣缺少工業技術的人力,讓企業不敢投資在設備生產的研發上,其實台灣一直都只提出設備使用的改善,讓日德美等工業大國提升並完善其設備的使用.
這問題又出現了,為何政府不出來主導呢?因為他們認為技術是用錢可買到的,他們認為技術更新快速,這就是豬頭學者的想法,他們寧願花500億在沒有目標下毫無意義的學術研究,也不願投資在設備研發,
如此的惡性循環,養成了學術界嘴砲者多,而實用技術研究者少.
然而這就算了,竟然連金融中心都搞不起來,主因在那?國際化不足嗎?其實都不是,主因還是在於地點問題,台灣做為樞紐的黃金時代已過,而可做為樞紐的最佳地點金門(相當於新加坡大小)由於兩岸對立問題而無法好好利用其功能.
再來是藝術及文創產業,我們所看到的卡通片,不是日本就是美國,若以企圖心來看藝術及文創產業韓國算是最積極的,由紅點,IF世界大學排名及企業排名就可瞭解,而政府也想順水推舟,企圖屆由台科大及實踐大學在國際得獎來推動藝術及文創產業,由於投入的人力相對少,所能喚起的效益相對有限,畢竟藝術能力並非每個人都適合.
咪咪與貓貓 wrote:
明星學校真是企業競爭力的保證嗎?
那郭董不過是個爛私立五專該怎麼說!
當年在下出社會也是拿著爛私立五專文憑,
新鮮人進公司不到半年,就設計出一套治具,解決我們單位苦惱年餘的量產問題。
最後公司派去日本受訓的不是我們單位其他清大、中原研究所的前後期新人,而是在下這個私立爛五專畢業的傢伙。
剛出社會,好文憑的確可以比較有機會,可是之後還是要靠個人還是有機會
(不過在這文憑至上的台灣文化,的確要比別人更努力)。...(恕刪)
我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嗎?
明星學校不一定是企業競爭力的保證,人才才是社會及企業競爭力的保證.
以我自己的角度看其實你就是人才,態度決定自己發展的格局.
由於看待事情的角度及態度視角的與眾不同,所以你才會脫穎而出
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就抓對看問題的視角,
而是藉由操作及體認下,務實的看待事情,才讓你脫穎而出
公司絕對不會找個發現不了問題,與解決不了問題的人,去處理公司最重要賴以為生的生產製造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