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送教課書~~經過資優班看到老師one by one教學~~怎麼分辨是資優兒童呢???
我當初就讀資優班的時候已經是採分散式教學,每二~三個學生打散在各班,等到資優班要上課才去資優班上課。小學的資優班因為有智力鑑定做為門檻,所以有設的學校不多,我念的小學在板橋,但是班上有幾個資優班同學是每天要從泰山來板橋上課的,因為當地的小學沒有設資優班。
我後來上國中就沒有去考國中資優班了,不過我同一屆的同學很多人去考,國中以上的資優班好像就沒有智力門檻,數理資優比語文資優多(語文資優是近年新的,我那時候沒有聽過),而是要用考的。
我以前(快三十年前了)是從小一開始測
一直測到小二結束
每隔幾個月就測一次
從二千多人中選出三十個
然後小三正式進去
讀完五年級就畢業了
當時是秀朗國小資優班第二屆
測驗大部分是數理, 幾何跟邏輯
至於IQ是怎麼算出來的我就不知道了
當時老師是跟我媽說141...
其實我回想起來會後悔當初沒有把小學用完整的六年唸完
小孩子其實腦部還在不斷的發育中
在六七歲時比同齡學童聰明的小朋友
不一定到了國中高中之後還佔有優勢
因為少了一年的時間讓腦部再多成長一些
到了國中之後很多人也許只是跟同學同等程度而已
而且資優班自由的教學方法
不一定能適應國中之後填鴨式的教學
更何況不是每個在資優班的小孩都喜歡死讀書
像我國高中就是倒數五名的常客...
資優班的小孩常會比一般人背著更多的壓力
像我爸以前每次看到成績單就是一肚子火
總會加一句"虧我和你媽把你生的這麼聰明!"
直到有一次我忍不住了
哭著跟他們說
"聰明不聰明都是你們大人說的, 我自己覺得自己很笨啊..."
他們才了解到一直以來對我的期待其實太高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