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意大利的弦樂器制造法作爲傳家之寶,代代相傳。因此,名匠寶座被意大利人長期霸占。
但1976年在美國費城世界弦樂器制造家比賽上,一個叫“陳昌铉”的自學成才的旅日韓國人包攬了6個項目中5個項目的金牌,震驚了整個音樂界。此後,陳昌铉獲得了“制造大師”的稱號。他是世界公認的小提琴制造大師。
陳昌铉在日本統治時期爲逃避征兵,以14歲的年紀飄洋過海到日本。在日本他以拉人力車、做苦力維生。雖然他很想學習弦樂器制造方法,但日本工匠都拒絕收朝鮮人爲徒。但他通過自學,終于學會了小提琴制造技術。
目前,他在日本被稱爲“東方的史特拉瓦裏”。
昌鉉離鄉背井到日本求學,但是他的父母卻困在北韓,妹妹也飽受欺凌,他在日本早期的生活簡直令人不敢相信一個大學畢業生卻過得如此辛苦。
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他並不是只寫李昌鉉如何在製作小提琴那一塊專業的領域奮鬥成功,而是他真的非常熱愛生命與小提琴,還有他的家人。
親情、愛情、友情,把這部漫畫的內涵豐富化了。我實在很難界定這只是在講小提琴那一塊而已,像是他的母親偷偷保護一個十五六歲小逃兵,沒想到被抓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孩子活生生被虐待、被燒死,還講到許多動人的小故事,以及主角如何在艱困的生活中努力生存,並且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我想在他的作品中,是飽含著對所有人類的愛,多多少少激勵人在困境中都要堅忍不拔地面對未知的挑戰,永不放棄一絲希望,當然,鼓吹忍受某事就會得到報償實在太八股,但如果連希望都放棄了,人生還有什麼可活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