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人都唸大學是否是一個好現象
1.大學中,通識教的很多,真正專業的科目教的似乎不夠多
舉例:
旅遊管理 餐飲管理 有上過課程的大大就了解,大學部(尤其算是不錯的大學),通常課程都是以打嘴砲課程居多(旅遊概論、旅遊環保、餐飲衛生概論等),但我們的確發現很多大學生的確是草莓族,只願意做辦公室來「管理別人」,真正提到要做生意或是做別人的員工、服務生,什麼都不願意放下身段,會不會煮「好吃的荷包蛋」都有問題,各位的確也發現很多事情是要放下身段、全力投入才能成功(看看夜市那些擺攤生意大好的攤販、有幾個是高學歷?)
2. 承接第1點. 21世紀強調的是「分工合作」,樹葉有專攻,行行都能出狀元,大學生給我們一般人的感覺,還是嘴砲理論居多,真正要實際起來,發覺專業根本不夠,我不大懂為什麼台灣走德國的技職體系,一定要用「大學排名」,來把熱血的青少年分類(別懷疑,台灣人很多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甚至有人一生的志願就是當「醫生娘」),這樣錯誤而不合乎潮流的教育體制,還要持續多久...
人人都唸大學,只不過是商業延伸至教育的一種手段罷了......
套句以前的名詞,叫做『學店』。
開店就是要賺錢的,畢業後怎麼樣是你家的事情。
至於什麼改制後的某某學歷,除了老招牌的那幾間,
其它的XX學歷,對業界來講可以說是視而不見。
充其量只是浪費,父母親的血汗錢罷了...
辛苦的打字,只是為了充實資源回收桶的容量~~
剛然不好阿
可惜台灣人念大學不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知識 純粹只是為了面子 跟好找工作
但是那是以前大學生少 所以好找 現在大學生滿街爬 抱著出來好找工作的心情去念 結果出來後卻不好找
當然就只好抗議了
而且很多長輩也都不覺得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是有前途 而是不管怎樣都要念間大學 最好是醫科或理工
那才叫有前途 所以才造成了這麼多大學 跟每年這麼多人擠醫科跟理工
結果念到後來 還待在原本領域的 剩沒一咪咪 其實這是很浪費國家資源的事情
但是除非等那些老一輩的觀念改變 或是學生素質提高會真的願意思考自己的未來 而不是今晚要去哪夜衝
那這種情況才會有所改變巴
不然也只是 大學少又難考 家長就怪政府 大學多但出來後工作難找 學生就怪政府 惡性循環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