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看過"艾蜜莉的日本頭家"這部片嗎?

之前忘記在哪邊看到這片DVD的介紹了
節錄如下, 請各位看看

※本原著小說榮登跨國暢銷書排行第一寶座!《創二十年來僅見數月狂銷400,000佳績》

電影《艾蜜莉的日本頭家》(Fear And Trembling)改編自比利時著名小說家艾蜜莉諾彤的暢銷小說《艾蜜莉的日本頭家》。影片的女主角是施維泰絲特(Sylvie Testud),法國影壇最看好的明日之星。1998年施維泰絲特憑《走出寂靜》(Beyand Silence)榮獲德國金帶獎最佳女主角,更以本片《艾蜜莉的日本頭家》榮獲法國凱撒獎及捷克卡羅維利影展最佳女主角。
劇情描述天真熱情的艾蜜莉,來到日本一家著名的企業準備履行一年的工作契約。她的工作內容是翻譯員,她抱著滿腔熱情準備接受這份新工作,沒想到,她所遇到的是一個毫不留情的日式階級制度體系內。從片頭第一句話就可看出"羽田先生是歐七先生的上司,歐七先生是齊藤先生的上司,齊籐先生是森小姐的上司,而森小姐是我的上司。至於我呢?沒有任何下屬。"日式一板一眼的制式企業文化中,艾蜜莉是否能全身而退呢?


這是在DVD封底上的劇情簡介,
因為我本身的工作跟日本人接觸的機會很多
所以對這樣子的簡介非常有興趣
很想看看, 在西方人的眼中
日本人究竟是如何?
雖然這片DVD不便宜, 但是我還是買下它, 抱著期待的心情看完了它
(我是以NT$ 648元買的)

看完之後, 我個人的感覺
真的是一整個給他無言
這部電影是來自一部小說, 原著小說我沒有讀過
不知道是否比電影描述得更深入

但是電影的內容, 我只能說是非常的"西方人觀點"
劇情從主角艾小姐進入日本一家大企業後開始,
她的直屬上司森小姐是位大美女, 艾小姐一直把她當成是好朋友
但是森小姐原來是位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 不惜壓抑,出賣下屬的人
而森小姐的上司,會計部長齊藤, 以及部長的上司, 副社長歐七
都是只會對部下大呼小叫, 充滿對外國人以及對女性歧視的日本人
電影的大部分都在描述, 艾小姐如何的受盡這些日本人的無理欺壓
從坐辦公桌一路到被指派去掃廁所
受盡了一年的欺負後, 終於回到比利時
寫下這本小說, 也就是她的血淚史

片中一直在講述,
日本的企業是多麼的不人性化,
以及日本公司裡的上司都是白痴跟壞人
例如: 有不滿只能跟直屬上司報告, 不准越級報告, 越級報告也沒人理你
上司可以用盡各種難堪的語言辱罵下屬, 下屬只能說對對對...
上司會要求下屬重寫報告無數次, 而沒有任何理由
還會要求下屬無數次重印跟工作無關的文件, 也是沒有什麼理由

其他還有更多不勝枚舉的劇情,
都是在描述
"日本公司裡的人幾乎都是笨蛋, 對別人是多麼的奸詐又無情, 處理情緒又是多麼的粗糙"

說實在的,
雖然我在工作上接觸到的日本人
絕大多數都對我很友善,
他們並不單單是為了工作
除開工作之外的時間
他們也會把我當成友人一樣的招待
假日開著車帶我到處去玩, 招待我去他們自己的家住
連我現在用的903sh都是我的日本朋友送給我的
從他們的態度, 我可以知道我在他們眼中
是個來自不同國度的朋友

但是我不會認為日本人都是好人,
相同的也不會認為他們都是壞人

但是劇中的描述, 我只能說充滿了太多西方人的偏見
劇中那些"日本公司中的不合理"
我不認為在西方社會的公司中就沒有
我原本希望看到的是一部"有深度, 讓我能夠省思文化衝擊"的片
結果看到的卻是一部我認為深度不夠, 充滿了扭曲的事實的電影
真是非常失望
真想大聲叫喊"還我的錢來啊!!!"

不知有沒有版友看過這部片的,
或是有跟日本人互動比較密切的版友
可以說說您自己的經驗以及對日本公司文化的看法呢?







2006-05-24 23:51 發佈
不知道怎麼安慰您的失望
也知道那些與日本人互動過的人多少是會認為片中描述的分寸有其失當
但是作者的方式其實是種對於日本體系思惟的"壓力測試"
簡單說,其實片中的商社權力與互動結構大抵正確
只是作者用了某種誇大到以致於讓自己失掉立場的手法
去撞出日本體系中埋在最底層的那種表面上是維護系統和諧實際上對於惡行漠視的偽善
自己是不太願意這樣說,日本人對您客氣友善有時候只是在成就自己的完美形象
這多半是在沒有什麼利害下的關係中
一旦兩方確定是競爭對手,做出毫不留情、毫不掩飾的殘忍手段,他們也不那麼會覺得罪惡,因為從事競爭代表您已經有了覺悟,死傷自負
您要是在競爭中能贏到讓他們心服,這才恭喜您真正"有機會"得到他們的友誼
講到這裡,其實他們也沒有不對,只不過是在態度與行為上沒有對稱
優越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競爭時就該多留餘地給對手才顯得優越者的大度就是了
而且以上的說法您若可以理解,應該也就知道在那樣的環境中贏家強者有多受喜愛了

可是殘酷的是,要作贏家總也得有戰場
簡單說,那比利時女性錯是錯在進到日本系統裡作基層女職員那種無關緊要的庶務
她要是作這商社的生意對象、或者接案翻譯等等不要那麼進入系統的路線
心裡那種源於兒時的美好想像大概就都能成真

講到這要是您可以接受,那麼他們那種對於片中女上司的無理壓迫的袖手旁觀就似乎有了某種合理性
原來他們認為只有讓那外國女受苦才能領悟,不要真的嘗試打入日本社會就會享受到他們崇洋媚外以及面面俱到的禮數的好處
或許他們還覺得背負惡人的形象的冷漠,才是幫助那比利時女認清時勢的大悲

也許您覺得以上的角度還是笨、扭曲、膚淺、粗糙,充滿西方、不,我這個人的偏見

在我眼中,西方人只是在一開始的地方比較健康地作對了一點點,於是後面避免了這些尷尬
也就是雇用一個人並不是打算讓他晾在位子上,而是希望他能夠產生貢獻
首先聲明,我還沒看過這部片,不過我會去找來看看。
回覆留言是講述自己與日本人打交道的經驗。

由於個人剛好是唸日文系,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有跟日本人接觸,
透過語言交換、短期通譯工作等,認識了不少日本人。
先談談語言交換時的經驗吧。
我找到的對象大都是長期來台工作,想要利用非工作的時間來找人練習中文會話,
與他們相處的經驗確實很愉快,打從一開始就沒啥利害關係,
所以他們的表現也相當友善,記得當時有一位日本人是在中日交流協會工作,
他來台灣已經兩年多,中文說得不錯,但是他想學台語。
透過某留言板,我們約定好每週六在咖啡廳見面,
我教他台語,並且利用這個機會練習自己日文會話的能力。
這段經驗真的很愉快,也正如板主所言,他們對我很好,
時常請我吃飯(當做學費),三不五時也會相約到處去玩(因為他們在台工作,說實在也挺無聊的)。

接著談談短期通譯工作的部份,透過學校老師及朋友的介紹,
有時候我會擔任日本人的通譯,但時間最長都不到一個月,
工作內容不外乎就是跟在日本人身邊,在他們需要與台灣人對話時,就透過我來翻譯。
這些日本人也是相當地友善,三不五時稱讚我日文好,讓我還蠻樂的。

一直到畢業為止,我對日本人都還充滿「待人和善、有禮」的印象。

直到兩個月前,我透過仲介進入某日商工作,
該工作內容主要是當某位日籍協理的通譯,約期是兩個月,表現好的話有可能成為正職。
這次的工作,讓我認清了許多事情。
我的直屬上司,打從一開始就對我說,我的工作不只是通譯,
因為有轉正職的可能,因此我也必須學習公司營運部份的事務。
接著,板主所提到電影中某些情節也都發生在我身上,
我要去找電影來看,到底跟我發生的情況像不像。
舉一些例子來說吧,日本人做事經常要求到讓人覺得很豬頭,
很多台灣人覺得無關緊要的部份,他們也會要求,
好比說,某家店有六百多箱要報廢的商品,他們會要求按照清單一箱一箱排好,
在台灣人的想法裏,這簡直可以說是強人所難,
因為箱子裏的東西有輕有重,一般人應該都知道,重的要擺下面,輕的要擺上面,
要照清單去排,真的不太可能,再加上擺放的空間也是個問題。
所以,台灣人普遍認為他們很豬頭,幹嘛做這麼無理的要求。
結果當國稅局來查驗時,證明日本人的要求是正確的。
因為國時稅局,大家都知道,政府單位嘛,
他們來查驗時,就拿著清單去查,完全不管我上述所提到,實際作業會遇到的困難,
反正就是要照讓他們好查、方便查。最後國稅局丟下一句,等你們排好再叫我們來,就走人。
這只是一個日本人「對」的例子,其它還有更多例子是不照他們的要求做也能過關的例子。

在許多台灣人與日本人觀念不合的時候,我這個做通譯的就夾在中間,
啞巴吃黃蓮的情況自然不在話下。
而我的老闆對我的表現也有許多要求,在指責我的時候,我也只能說對對對……。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上司常常跟我說:「李君,你能不能再多加強自己的日文能力呀……」
對照先前常常被稱讚日文好的情況,我實在是受到極大的打擊,shock!!!!!!!
原來以前稱讚我的日本人,是因為當時我的角色對他們的工作上,並沒有很嚴重的影響,
所以講的是客套話、客套話、客套話…………(echo)
這點印證了GUZ所講的,成就他們完美形象的說法。

再寫下去就好像吐自己工作上的苦水,所以就以打住。
我要說的重點是,當你與日本人利害關係不深時,他們確實可以是好人,
但是當你涉入他們工作中較核心的部份時,亦或者是商場上的對手時,他們也會變得很酷殘。
其實這種情況不光是日本人啦,整個社會中的競爭不就是這樣嗎?

最後,也許是個人抗壓性不足,所以兩個月後我就沒有繼續待在那家公司。
此時我也正在重新思考,我要繼續窩在家裏寫寫翻譯就好,
還是想辦法讓自己去適應日商裏面種種應有的要求……然後再去上班(受折磨)……
In 15 minutes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by Andy Warhol
GUZ wrote:
不知道怎麼安慰您的失...(恕刪)


您的說法以及分析我認為大部分是正確合理的
日本大公司的結構就是那樣層級分明, 各司其職

但是我不能同意這部片最大的地方就在於
片中所描寫的事情很多都不必設定場景一定要在日本
也可以成立

我相信世界上有很多其他的公司, 都在上演著一樣的戲碼
哪個公司沒有白痴上司?
哪個公司沒有小人同事?
哪個公司沒有不合理制度?
對資料, 數字管理能力很強的人在西方社會都沒有?
商場上的競爭西方人就不會斬草除根, 毫不留情?
西方企業對於東方人的員工就一定是平等對待, 不管他在什麼職位?
片中把很多不合理事情的發生原因單純歸結為: 這是日本, 這是日本企業, 所以會這樣.
片中還有一句:日本人說一百次對不起中只有一次是真心的
片中也很簡單的把人分成兩種" 社長及天使課長是好人, 歐七, 齊藤, 森小姐都是壞人"

我真的是只能說, 除了偏見還是偏見
說到要描述文化衝擊, 人性的複雜,
"衝擊效應"比這部片深度高多了,
我想, 真正是壞到底的壞人, 或是好到無瑕的好人,畢竟只是少數
大多數人都是矛盾的綜合體
由這樣的芸芸眾生組合起來的企業體, 甚至國家
又豈能簡單的被二分法定義?
kenjilee wrote:
首先聲明,我還沒看過...(恕刪)


(以下為引言)
我要說的重點是,當你與日本人利害關係不深時,他們確實可以是好人,
但是當你涉入他們工作中較核心的部份時,亦或者是商場上的對手時,他們也會變得很酷殘。
其實這種情況不光是日本人啦,整個社會中的競爭不就是這樣嗎?
_______________

我贊成您說的, 這種情況絕對不單是日本人才會作
以我在工作上跟非東方文化的人接觸的經驗
這種作法照樣會發生

日本人對"順序, 整體和諧, 整齊...."
等等的要求確實很多
我也不否認有些是不必要的
所以有些日本下單場對工廠的要求
台灣接單的廠接受度可能是 90%, 剩下10%不完全認同
而大陸工廠可能接受度就只有70%, 不認同度更高
不認同度就是指類似像以下的報怨
"幹麻要求這些啊?又不是一定要這樣做才行?"

這個就是很常發生, 因為文化差異所產生的問題
並不牽涉到人的好壞或是教育水平的高低
很多單純只是"對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而已



kenjilee wrote:
首先聲明,我還沒看過...(恕刪)


我覺得kenjilee的經驗談,以我對日本的印象來說
幾乎是正確的...
日本人真的很會客套
所以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只看表面阿
上班族四不一沒有: 不懂要問,不會要學,不爽要忍,不行要撐,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