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馬來西亞聯手的經濟特區

前一陣子和一個台商朋友聊天, 他提到他最近正在評估這個叫做Iskandar的經濟特區, 當然這種項目離我公司的規模是太遠了,只知道這個特區對來特區投資的業主甚至來就業的外籍高階勞工提供10年免簽證, 5年免稅, 也以專案的方式開放投資廠商引進印尼, 斯里蘭卡等地區的勞工來降低生產成本, 當時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原本以為只是馬來西亞政府剛開啟的專案, 離落實大概還要個5年, 所以也沒特別去留意.

結果今天剛回到家一面上網一面看電視卻發現這個特區已經完成, 正式開始營運的時間會是在下個月初, 從2006年開始規劃, 馬來西亞只花了四年就完成這麼大個案子, 甚至主動爭取了LEGO主題樂園, 蓋了遊艇碼頭, 開通到新加坡的大橋, 建設容納各大名牌旗艦店的精品區, 並且由新加坡的管理公司負責工業區, 港灣和整個特區的規劃和科技化管理, 已經吸引了 BMW, panasonic, WD都已經把廠搬到這邊來, 蓋了一堆渡假住宅給各公司的高階主管,

不管馬來西亞的Iskandar, 韓國的仁川經濟特區, 未來東協+n的未來共同市場, 各國都在摩拳擦掌積極卡位, 台灣未來如果沒有辦過跨過這個關稅門檻, 前途真的讓人捏把冷汗, 同時又想想, 其他國家在進步, 台灣已經耗了八年, 還要拖幾年?
2010-06-25 3:05 發佈
Nelson5 wrote:
前一陣子和一個台商朋...(恕刪)

發展靠政府..!

但"目前"沒有可以把台灣提升到好的執政者在...
超萌系美少女Mini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MiniLin.fans
與其怪政府, 還不如怪自己是沒水準的刁民

有能力的, 誰會願意出來服務大眾, 被一堆沒水準的東東噴口水


還有就算台灣弄一個那種東東, 土地也取得了(台灣其實沒啥地,以

科學園區名義炒地皮的也一堆)

財團入駐, 他們會加薪嗎? 以台灣的財團的做法, 大概下一步

大概是要求開放外勞, 只會COST DOWN,產業昇級放一邊;

若發生污染,保證責任推的一乾二淨


既然你要用外勞, 那你就到外勞國去建廠, 不要死賴在台灣


民粹的島民, 與垃圾同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還有台灣只有個人, 沒有團體


有沒有人研究台灣財團的社會責任與肩膀? 台商的嘴臉,在對

岸應該是出了名的


我並不羨慕這種特區,反正新加坡常向台灣人才招手, 覺得不錯

就去吧, 不送!!!

新加坡還開了賭場, 台灣要不要加碼跟進?
不過弄個五免三減, 引進外勞的特區不知道會不會讓某些人又找到個遊行示威的理由? 我們的領導人臉皮薄, 手軟腿短, 不耐罵, 永遠只想當個討好兩邊的領導人, 被稱作最乾淨政府的新加坡都敢搞賭廠 (增加了1%的GDP, 雇用了1.6萬個新加坡勞工, 不含勞工收入的稅收, 僅賭場和觀光業者的收入就可以增加新加坡稅收4億美金), 馬來西亞自己勞工就業也有問題卻敢弄個可以引進外勞的經濟特區, 甚至宣稱開始營運後可以增加馬來西亞4%的GDP, 在台灣要搞定在野黨, 至少在現在的執政者身上, 經濟特區或者重大的經濟建設我看在台灣可能遙遙無期...

與其興建八輕, 我還寧願建設個多元的經濟特區...

M356 wrote:
發展靠政府..!但"...(恕刪)
台灣政府最好和財團劃清界限(他們有很多是多邊壓寶的投機份子)

建廠不一定要在台灣,你們覺得哪國好就到哪國

沒人阻止你

真正有實力的台商,才不會在乎這種特不特區的

只有代工業在乎吧,會蓋在那就是成本因素

員工的薪資也是成本(想也知道給的不乾不脆)



台灣一堆外勞造成的社會問題,就是無良台商搞出來的

台灣財團話能聽, 屎都可以吃
有工作有薪水的中產階級可能不會想這麼多, 大概只有像財團, 或者企業經營者, 有就業問題的人民才會期待有更多的經濟突破, 這期商周有個八輕的專題, 裡面訪問了八輕的主要業主國光石化的董事長, 他回答商周的問題時提到, 他們遇到的主要反對都是地方上有工作的中產階級, 但是他們發現這次村長的選舉, 原本反對他們的村長都落選, 反而選上的都是支持他們建廠的人, 主要是地方上需要就業機會, 需要有工作機會可以讓自己的子弟可以工作...

我還是不清楚有那一個有實力的廠商可以不在乎? 也許你可以幫我解惑一下,

2001年開始, 到2004年幾乎所有的NB產業都移出台灣(最後一家是大眾), 華碩, 廣達, 仁寶, 緯創沒有實力嗎? 一個NB產業外移估計至少讓台灣少20萬工作機會, 這個只估計了供應鏈上的雇用勞工, 但是如果加上相關提供服務的廠商 (餐飲, 被服, 交通, 運輸等其他相關), 可能造成30萬以上的工作消失, 經貿特區沒有吵過嗎? 你知道在2004年每次政府開產業相關的研討會這些公司都是大聲疾呼要設立特殊的產業特區嗎? 每次都是摸頭唬爛, 說是規劃中, 於是有一個公司傻傻的真的去買了一塊龍潭的地, 另一個公司去接手了另一個外商在桃園的舊NB廠, 於是一年過了, 兩年過了, 政府可以瞎掰, 企業沒辦法等, 於是企業開始用腳表態, 你換一個角度想, 如果這些公司留在台灣, 依照當初規劃的至少20%以上的員工必須聘用本地人 (每雇用四個外勞, 必須一個本勞), 那至少還保留了6萬個工作機會在台灣,甚至更多, 因為20萬的直接員工的20% + 10萬的相關服務業, 最大值可能可以保留15萬勞工的就業機會, 但是台灣如果只想要100%的環保, 100%的勞工保護, 100%的完美福利, 也許有一天可以成為另一個不丹, 我指的是國民所得...



TOKOBO wrote:
台灣政府最好和財團劃...(恕刪)
Nelson5 wrote:
有工作有薪水的中產階...(恕刪)


比如像GOOGLE, INTEL, APPLE(人家的核心從來就在美國本土)

或者台灣的台積電, GARMIN, 或者流行服務業。。(台灣沒有中階光學相機產品吧?韓國近年好像有做)

明明要往複合式服務業轉型, 結果還再弄一堆工業區

到對岸設都比台灣好(市場在那里,土地又便宜,人力不缺)


至於台商, 那就省省吧, 一堆咬布袋的

除了COST DOWN , 還是COST DOWN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有空去看看韓國做的TV,韓劇,流行文化

反觀台商,軟體, 腦袋一整個僵化;不是樣樣都必須在特區里才能發展)


老話一句,要搬早搬, 不送

搞到最後不過就把農田變炒地皮

PS:前幾天王文X聽到某些原料沒納入ECFA,那個臉真是臭到不行

耗能高污染,佔台灣GDP一點點

仗的是什麼發展?前一陣子的污染事件,台塑又是怎麼處理的

有本事到對岸設廠(如海西)。。。不要污染台灣

就怕連對岸也不要你們。。。嘖嘖嘖

===========
人家韓國人的國民所得是愈來愈高

台灣人則三不五時被不肖台商威脅, 22K是怎麼來的?

現在對岸鬧工運,又想縮回到台灣取暖

省省吧。。。。

靠台商,養不肥自己的啦,我們又不是美國

=================
像新加坡,大馬那種沒有啥工業基礎的國家

弄塊地就可以買空賣空了

反正台商愛鑽營,那里那麼好,就去發展丫

經濟部好像是介紹你們去印尼吧?快去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