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附近出現成群超巨大(地球size)UFO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1414125&p=195
其他星球與太陽系距離這麼遠,能飛來太陽或地球應非常有本事,用現有地球人的科技來說的話應辦不到,但全宇宙的物理只有一套,在不違反物理定律下用啥方法可以達成超光速或發明任意門來完成星際旅行呢?
科幻的話題卻有嚴肅的物理學家在討論這個議題:
Wiki中有阿庫別瑞引擎的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8%BF%E5%BA%AB%E5%88%A5%E7%91%9E%E5%BC%95%E6%93%8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cubierre_drive
這個理論可以解決像電影中Star Trek中的曲速引擎(Wrap Drive)的理論基礎:
物理學家米給爾·阿庫別瑞於1994年提出了波動方式展延空間,導致航行器(簡稱為「船」)前方的空間收縮而後方的空間擴張,前後所連成的軸向即為船想要航行的方向。船在一個區間內乘着波動前進,這區間稱為「曲速泡」,是一段平坦時空。既然船在泡泡內並不真的在移動,而是由泡泡帶着船走,廣義相對論中對於物體速度不可超過局域光速的限制就派不上用場。
電視的Discovery Channel就有一集來討論此一原理,還找了一些物理學家來討論!
繼阿庫別瑞後的發展:
Chris Van Den Broeck於一篇1999年的論文試圖闡述一些可能的課題,亦發表在《古典與量子重力》期刊。藉由將引擎運送的「曲速泡」的3+1維表面積收縮,同時擴張所包含的內部3維體積,Van Den Broeck能將運輸幾顆小原子所需的總能量減少到少於3個太陽質量。隨後,透過對Van Den Broeck度規稍微修改,Sergey Krasnikov可以將負能量總需求縮減到幾個毫克。
González-Díaz的工作解決了2維量子不穩定性的問題。在此一發表在《物理評論D》62卷(Physical Review D Vol. 62),González-Díaz提議考慮封閉類時曲線的課題。這樣的改善允許了多連通空間(multiply-connected spaces),結束了短程線不完備性並滿足了量子不穩定性的要求。
其理論推導要奇異物質(exotic matter)來讓負值能量密度成立!
這個太陽系應沒有吧,不過電影阿凡達中就是因為一個太陽系沒有的元素而讓地球人去納美星乞丐趕廟公,說不定外星人就有此一物質!
Alcubierre Drive原理在1994年提出,距今只有十幾年不到,天曉得一百年後地球人會不會發展出真正的應用?外星科技比地球人先進N倍,此一理論應早已摸熟,說不定是小學的教材,只要有exotic matter,或者巨大能量,就可以星際旅行,跳脫廣義相對論中的物體不可超越光速的限制,來往各星際有如家常便飯!
好了,說不定太陽旁邊的巨型UFO說不定是以太陽當星際高速公路的"太陽系休息站",中途加個能源再去其他地方,太陽系中沒有exotic matter,所以地球就沒有比較值得佔領的目的,反正類似的星球全宇宙多的是,不用去跟這些不文明的低等生物打交道!
就像台灣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明末才開發,大家都知道這個地方,就是懶的去佔領,不用去跟原住民溝通,說不定地球也是這樣的被外星人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