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小弟遇到一個疑問
不知怎麼辦
只好到01上尋求答案
還希望01的版友可以提供相關訊息
=========分隔線==============
下巴消了又腫~腫了又消也將一年了
只是最近都不會消
到耳鼻喉科的診所求助
醫生是說:唾液腺阻塞
覺得不放心
到中國醫藥學院求診
中國的醫生說是血管瘤
哇咧...
當場傻眼
怎麼差那麼多
=========分隔線==============
想請教網友有相關資訊嗎?
還是有其他的醫師可以推薦
謝謝
小毛三個星期以前也是因為唾液腺阻塞跑了兩家診所,然後就去大醫院挨了一刀,而且是自己去......
不過那不是重點,小毛到其中一家診所,才剛坐下來把嘴唇翻下來,醫師只看一眼就說,這是唾液腺阻塞,這裡沒法幫你處理,到大醫院去"拿"掉就好了,"只要"五到十分鐘......是可以吃藥,可是吃藥治癒的機會不大......
請問你腫起來的地方是"下巴",還是在口腔裡面呢?小毛的是長在下嘴唇內緣,成白色狀,若吃東西時不小心碰到,而且碰到好幾次,那吃完東西後就會變成紅色,醫生說,白色是因為唾液腺阻塞,但唾液會不斷分泌,因此阻塞的地方會腫起來,裡面白白的就是唾液,若一直碰到他會產生小傷口,就會流血,因此變成紅色。
還有,整個口腔都會分泌唾液,只是有的唾腺小,有的唾腺大,因此口腔內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長那個東西。至於成因,診所的醫生說原因很多,例如"水喝太少",大醫院的醫生也說成因很多,可是和"水喝太少"一點關係也沒有,有可能是口腔不夠乾淨......
診所的醫師說要去醫院後,小毛兩天後就去了醫院,大醫院的醫生看了一眼就說,嗯~拿掉就好了,順便檢驗一下,手術時間五到十分鐘,可是沒說什麼原因。那時小毛的水泡已經變成一個肉芽了......
隔天早上就去動手術,手術完畢時醫生說,你看,很快吧,連第三首歌都沒唱完......兩個星期後檢驗報告出來了,是"良性"的,而且果然是"唾腺阻塞"!那個診所的醫師真厲害~一眼就看出來了......大醫院的醫師比較謹慎,手術檢驗出來前都不說可能是什麼,只說應該是良性的......
手術是滿快的啦~只是進手術房真的很可怕,尤其是沒進去過手術房,而且還沒有人陪的時候,那就更恐怖了......
手術完轉眼三個星期過去了,縫線昨天才掉光(因為是用肉線,不用拆線,他會自己脫落),這三個星期總共瘦了五公斤......
總之,還是建議pipiyo兄再跑一家醫院,搞不好中國醫藥學院看到pipiyo兄的水泡是紅色的,所以說是血管瘤......不過pipiyo兄要先說清楚是"下巴"腫起來,還是口腔內部有大水泡,然後讓下巴腫起來......
不然pipiyo兄把那個腫起來的地方拍起來PM給小毛看看好了,看看是不是和小毛長的一樣......
攝影攝影攝影!
至於看起來前後兩位醫師診斷不同,因為提供的資訊不足,無從說起.其實很簡單,直接問第二位醫師或另一位醫師吧.
手術不論大小,切除的組織例行都必須送【病理檢驗】確認診斷,切下的肉芽腫、皮下的脂肪瘤(粉瘤)、闌尾(盲腸)、前列腺... etc. 那是 抵底牌,Final report. 這不見的是剩前的診斷不足,理論上很多的腫塊沒打開來看前都是臆斷;只是根據經驗 or 或然率大概可以確定.
反覆發作的無痛下頷腫塊 (mass) 應為非(惡性)腫瘤 , 理論上;原因(嫌疑犯)有一堆:發炎反應、外傷、下頷骨的血管瘤、囊腫、唾液腺的病變...都有可能. 不過、配合年齡,病程,理學檢查、和或然率,很多時候答案昭然若揭. 如果現在一定要猜,此例大概是唾液腺相關問題
1) Excisional Bx 病灶摘除,整個送 Bx
2) Incisional Bx, 患部打開,切一小部份送 Bx
3) Needle aspiration Bx, 患部不門開,針抽吸部份組織送 Bx
只簡單的說 Biopsy 最快, 可能易遭 misunderstanding.
如果是 血管瘤 ( Hemangioma ), 2和3就不適用了.
以下只是一些感想文,不是回應.
---- 分隔線 分隔線 分隔線 分隔線------
病理醫學雖屬臨床醫學不可缺,病理科醫師也有【 Doctors' doctor 】的尊稱, 但就像其他基礎醫學一樣,在現代西醫醫療體系 或各國政府的健康照護制度下,容易被忽視:不論一般大眾的認知或醫療的給付.就像警察體系的英雄; 像 Dr Henry Lee (李昌鈺博士)的 forensics 是很少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