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不知在幾歲時被輸出進腦袋裡面的一首好詩 (輸入才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與紛紛"這句是來自杜牧的"清明"一詩,內容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此指清明節,源於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時間大約在每年公曆四月五日前後,民間有踏青及掃墓等習俗。

~斷魂:失魂落魄,比喻很傷心。

~借問:請問。

~杏花村:從字面解,是指杏花深處的村莊,有人認為這是村莊的名字,在今安徽省貴池縣城西。由於杜牧此詩的影響,有好幾處地方後來都起名「杏花村」,如著名的汾酒,便是山西汾陽杏花村酒廠出品。此外,很多酒家也以「杏花村」為名。

這首詩是即景敘事之作,詠寫清明時節的景物。清明節那一天,下濛濛細雨,前往掃墓、踏青的人們神色哀傷,詩人身處其中也受到感染。這黯然的情緒該如何排遣呢?也許找個地方歇一歇,喝一點酒,可以舒解吧。於是詩人向牧童詢問酒家在那裏,牧童信手指向不遠之處,順牧童的手指,隱約看到杏花深處的村莊,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動。

詩的前兩句描寫環境,營造氣氛。第一句直接點出題目「清明」二字。「雨紛紛」是清明時節的氣候特徵;「路上行人」擁擠,帶哀傷的心情掃墓,是清明時節的人物動態;「欲斷魂」三字,既刻劃行人的心理狀況,又與「雨紛紛」的背景互相配合,營造出清明節特有的節日氣氛:細雨紛紛,添人愁懷,掃墓思親,倍增傷感。第三、四句承接「欲斷魂」而來,詩人想尋找酒家歇息,抒緩情緒。故第三句用「借問」二字承轉,接下來詩人與牧童的一問一答,構成一段生活中的小插曲,為詩歌增添了情趣,一個「遙」字,狀寫了牧童信手指點的動作。村莊名為「杏花」,給人美麗的聯想,「杏花煙雨江南」的畫面自然在腦海中浮現,最終在溫馨的期待氣氛中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懷。詩人接有甚麼行動,詩中並沒有提到,讓讀者通過想像加以領會。

這首小詩,沒有一個難字,更沒有典故,語言通俗,卻寫出了一幅生動的清明踏青圖。所以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成為描寫清明節最有名的詩歌。

對詩詞就是有莫名的好感
2010-04-04 23:5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腦袋裡面
是誰在裝蒜? wrote: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恕刪)

是首好詩.
不過.不算好蒜...
因為是裝出來的
是誰在裝蒜? wrote: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恕刪)

6個小時後

就要驅車前往彰化去掃墓

立可白 wrote:
是首好詩.
不過.不算好蒜...
因為是裝出來的

知道就好了

sh960414 wrote:
6個小時後

就要驅車前往彰化去掃墓

不休息嗎?
疲勞駕車不好唷
人因夢想而偉大!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noble.
是誰在裝蒜? wrote:
知道就好了不休息嗎?...(恕刪)

我是乘客

駕車的不是我
想不到蒜兄也是性情中人啊,
真的想不到啊想不到
你願意,牽著我的手嗎?

sh960414 wrote:
我是乘客

駕車的不是我


那請隨便

MICHELLE@01 wrote:
想不到蒜兄也是性情中人啊,
真的想不到啊想不到

妳現在才知道呀
人因夢想而偉大!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noble.

是誰在裝蒜? wrote:

妳現在才知道呀



失敬失敬,如此好詩好友相伴












請給我一壺白乾
你願意,牽著我的手嗎?

MICHELLE@01 wrote:
請給我一壺白乾

店小二
聽到沒快去拿酒來
今晚不醉不歸
咱們把酒言歡
人因夢想而偉大!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noble.

是誰在裝蒜? wrote:


店小二
聽到沒快...(恕刪)


再上幾道上等好菜~~
你願意,牽著我的手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