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打個比方吧這就像拿破崙的滑鐵盧之役一樣,士兵受不了嚴寒的天氣,換成當時不用說人了就連坦克也是當時凍到連機油都結冰,無線電真空管都沒辦法暖機,戰車履帶被積雪&冰 凍住沒辦法動加上德國佬喜歡製作精細的戰車(如四號戰車,虎式,虎王....)碰到那種冷得要死天氣就沒辦法正常運作,像嬰兒一樣而老俄就相反拉,戰車品質只能用粗製爛造來形容,不過卻因為這種製造方式,造就了以生產線大量生產的恐怖數目(有興趣去查查虎式和虎王 VS T 34 的製造數目,你就會明白了)你說他們打的贏嗎?
以長遠方向來看,應該是要按部就班才對。當初把德語系國家合併完後,就應該養生休息勵精圖治個十幾年,再去考慮法國與歐洲其他地方。俄國是最後逼不得已的選擇,沒事何苦去挑戰大自然?人類戰爭史上,俄國一直被其氣候拯救,侵攻者無一不是敗在極寒氣候上。海島的英國則是邊緣化處理,不構成威脅。還有以德國的民族性而言,相信自己以外,更應該要認清盟友的能力...不然除了拖累自己,啥好處都沒有...歷史證明~找到只適合彈吉他唱情歌的傢伙當盟友送上戰場,是拿石頭砸自己腳的愚蠢行為!